关于黛玉和宝钗这两位绝色女子的最后归属问题,总能够引发《红楼梦》爱好者的一番口舌之争。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红楼梦》最后四十回的丢失。但“悲金悼玉”的主题不能变,也就是说二人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相对完满的结果。黛玉自然是死了,《枉凝眉》里面早有暗示: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
而薛宝钗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终身误》里面对此也有揭示: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薛宝钗
但是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黛玉到底是怎样死的呢?是如高鹗续写的那样因为宝玉娶了宝钗而心灰意冷从而病死呢?还是如周汝昌、刘心武所说的那样沉湖而亡?抑或是像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上吊自杀?
高鹗和周汝昌之说尚近情理,毕竟也并非毫无可能。但有些人就利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说林黛玉是上吊死的,薛宝钗是冻死的,岂不是荒谬至极?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她还是走不进宝玉的内心。“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而薛宝钗就动不动规劝宝玉专注于“仕途经济”,但宝玉对此十分反感,最终还是出家了,所以说毫无作用。
林黛玉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黛玉诗才第一,而且在《红楼梦》中也有一首唐多令《柳絮词》。但最终还是没能达成心愿,所以说“堪怜”。
玉带林中挂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能还含有对林黛玉性格和遭遇的写照,黛玉性格锋芒毕露,而“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古代官员身份品位的标志,暗示着黛玉出身公侯之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身份极为尊贵。但如此尊贵之物竟然悬挂在“林中”,可见其无用武之地。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钗,乃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簪有纯金和镏金之分,也比喻高贵的妇女。或者可以说暗示薛家是极为有钱的。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说明不是生离即是死别。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也是对宝钗空有抱负而不得施展(不能够像元春那样成为皇妃,甚至不能得到宝玉欢心)的写照。钗不仅是一种饰物,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而“雪里埋”或者也可以说和薛宝钗的性格有关,因为宝钗性格不似黛玉那般外露,而是十分含蓄,颇符合古人对于女子“温柔敦厚”的要求。
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而因与宝玉调笑而被王夫人撵出去后跳井而死的金钏曾经在死前对宝玉说:“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你的”。金钏毫无疑问是跳井而亡了,而后来宝钗也曾大方地拿出两套自己的衣服来给她做装裹。按理说,这个是应该忌讳的,但当时宝钗没有讲究这些。联系到《红楼梦》中喜欢用谶语来设置伏线的写法,宝钗会不会在贾家败亡之后先是落入青楼成为“倡家女”,然后觉得心灰意冷跳井而亡呢!?倒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87版《红楼梦》里是有这么一出的。
金簪雪里埋
若将“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合起来看,“玉带”与“金簪”均为一个人身上的佩戴之物,“玉带”是围在腰间起束腰作用的,与心近;而“金簪”是插在头上的,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头发高高盘起。可以说是束发之物,与头近。这暗示了二人与宝玉的关系,虽然密不可分,但有远近之别。而“林中挂”和“雪里埋”则代表二人与宝玉终究有缘无分。
此外,“玉带”与“汗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二者都是围在腰间的,所以寓意非比寻常。香帕汗巾,历来都是男女间致意传情的好道具。宝玉曾经给黛玉送过旧帕子,也是这个意思。
宝黛
《红楼梦》中,宝玉与蒋玉函交换了汗巾(交换的那条汗巾刚好是袭人的),最后袭人就嫁给了蒋玉函。而晴雯之所以死前要与宝玉交换贴身之物旧红绫袄,也是为了坐实别人诬陷她的话。至于有人说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的话,打死小编也不会相信,因为当宝玉把北静王赠给他的鹡鸰香串转送给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说的可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北静王与宝玉
另有一次:
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宝黛
林黛玉何曾要过北静王的东西呢?而且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根本不可能会接受他人的强逼。所以不存在成为北静王小妾的可能性。否则,黛玉也便不成其为黛玉了。既然晴雯在很多方面都与黛玉有着相似之处,比如说脂砚斋评价里面就曾经说《芙蓉女儿诔》伏黛玉之死,那么,林黛玉或许真的是病死的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