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概念
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就是可以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当对方内心有不好的感受时,善解人意的人会让爱人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基本上大家都愿意找这样的人做爱人,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爱人。
——我们都知道人是需要关系才能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关系,人就像独自一人生活在地球上一样,是非常孤独和痛苦的,一切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但人们需要的关系,并不是名义上的关系,比如结婚了就有了爱人,看似有了一个配偶关系,但这个形式上的关系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关系只是一个表象,人们是希望通过关系得到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内涵。
——就像是我们家家都有水管,但我们想要的绝对不是水管本身,而是水管里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水,我们要的是水,生命之源。水管只是个渠道,水才是最终目的。关系也像是一个渠道,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这些才是最终目的。
——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有安全感,相反,成长环境不安全的孩子,长大后安全感会低,难以相信人,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②基本功
第一,接纳对方的情绪
共情的第一个基本功,是对情绪的关注和接纳,也是对感受是否良好的关注。
人在内在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也通常是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在课堂上经常提“事”和“情”,我们往往只学习了解决“事”,而忽略了关注“情”。但“情”的问题解决不了,人通常是没有能力解决“事”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一个规律,就是先解决“情”再解决“事”,而不是只解决“事”,不考虑“情”。
共情的这个基本功,就是我们在遇到一个人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去关注对方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要去觉察和感受对方的感受。这和述情的基本功中时刻觉察自己的感受是一样的,只是那是觉察自己的感受,这是觉察对方的感受。
当然,遇到对方否定的情况时,你最好不要再追问到底或一定要他承认不开心,对方不想说时,你就不问了,等到他想说时,再跟他沟通,这也是共情
第二,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1.被说中的情绪会更明显地被感知到,随后就会减弱或消失。
2.说得越准,相应的负面情绪越能得到彻底的释放。
3.当所有的情绪都被说对后,自己的情绪就基本消失了,以后再想起这件事情绪会平静得多,甚至会完全没有。
4.对那些说对自己情绪的人有一种亲切感,感觉他理解自己;对于说错的同学有一种距离感,感觉他不理解自己。
这就是情绪的规律,从中就可以看出共情的必要性,你的爱人内心有了情绪,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他的情绪就会减少,并感觉你很理解他,跟你的心与心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注意,这里有个细节,你说的词越准确,效果越好,所以,尽量使用准确的情绪词,比如:伤心、尴尬、委屈、失望、自责、无助、失落,等等,而不是永远使用“你是不是有些难过”这样的很笼统的词。
③how共情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受
当一个人有了情绪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经历了什么。
第二步:了解
在第一步接受并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后,紧接着就是要了解他内在的感受和发生的事情。
从共情的角度,就是要去聆听对方内在的声音,听他去诉说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搞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有情绪。
并且仅仅是聆听,就会让对方有种释放的感觉。因为有些想法憋在心里无处述说时,是独自在承受,内心是非常难受的,一旦述说出来,是被聆听的人分担了,就会感觉轻松。
这一步需要注意,聆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听完,认认真真地听,中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到完全被关注和接纳。
第三步:表达
第三步,是整个共情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基本是前功尽弃,甚至还有更不好的感觉。
➽描述情绪的内在过程
什么叫起情绪的内在过程?每个人起情绪内在都是有个思维过程或感受过程的。
很多时候,理性情绪的产生是一个由事件到看法、再由看法到情绪的过程,有时就是要用你的语言表达出这个过程,并不是去说他做得好或想得对,而是像对他说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最后一句话用问号,等待对方来确认,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你说的不是她本来的意思,她就会说出她真正的内在过程是什么。当不确定对方的内在过程时,用这个句型就会比较安全
实际运用中,这个步骤里找到对方内在过程是个难点。因为你一边要听对方讲述事情,一边要理解其中会引起他情绪的内在过程,注意力需要非常的集中。不过,只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总结归纳的水平,这个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四步:启发。
启发,很像是苏格拉底的“诘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对方,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帮助人们变得更加智慧的,他说:“我妈妈是接生婆,我也是个接生婆,我妈妈接生的是生命,我接生的是人的智慧,帮助人们生出他们的思想。”
启发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进行思考,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对方。
我们把启发又分为两步,实际上是两个角度,不一定非要按照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或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
这一步的启发,基本的问题都是“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让对方去思考他人的出发点和需求,或者看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逻辑上。或者是一些例外的问句,向对方求证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在做这步之前,一定是对方觉得你非常理解他了,他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释放,整个人恢复了理智和平静,你才能和他探讨这些问题。否则,在他的情绪没有被理解之前做这些,只会让他感觉到不被理解,这样的话,就不是在共情了。
启发的第二步:是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中都是提问,并不给答案,而是促使对方自己去理解别人或思考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但依据这个原则你就可以启发对方,让他去思考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只有通过启发对方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提建议和指导的方式替对方解决问题,才可以真正有效地帮助到对方,“影响”对方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