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重要,放在上一篇埃及圣书体笔记20240417的结尾容易被忽视,所以拷贝出来,单列一章
这是丹麦学者Georg Zoëga发现的:埃及文字的读写顺序与动物头的朝向有关。比如下面的例子:
权威服从律法
其中:
𓀗画了一个拄拐的老者,意思是有资历的人,引申为权威
𓅱画了一个雏鸟,意思是羽翼不丰满的人,引申意义为臣服,仰仗,顺服,需要注意的是埃及的动词和形容词都与动物有关,其中表示情感的多与鸟类有关。这在现代汉语里也有类似的表述比如“小心翼翼”,翼几乎没有异议的是鸟类的一个肢体结构。
𓇋𓄿画了一只猛禽盯着一支芦苇,芦苇在埃及被用作标记,也被用作制作笔,因此有记录,标记,书写的意思,芦苇还通常与信息有关,比如𓇍,长脚的芦苇,有信使的意思。
最关键的就是“𓇋𓄿”的组字关系,猛禽面朝芦苇,盯着芦苇,在主语省略的情况下,加入“我”字便于理解, “我猛禽般的盯着芦苇”或者“芦苇被我猛禽般的盯着”,引申的含义是严肃的盯着的信息,往往意味着严肃的记录或者律法。在这个字的结构中反映了把动和被动关系。顺着鸟头读过去是把记录监管,逆着鸟头读过去是记录被监管,勿论那种意思,都意味着信息是严肃的受控的。这形成了文字逻辑的自洽。
实际上汉语里“律”和“肃”有相近的结构要素。而“肃”就像立着的猛禽“𓄿”,也有左右两个腿,中间一竖两点像一个三羽的尾巴,在肃这个猛禽旁加上双人旁也就是芦苇,并简化肃的书写,就变成“律”。
再依据这种组字的逻辑,推广到造句,雏鸟的头的朝向也以为着把和被的关系,顺着雏鸟头朝向去读,就是把人或事景仰,依赖,仰仗,顺从;逆着雏鸟的头的朝向去读,就是被依赖,被仰仗,被顺服。
合起来𓇋𓄿 𓅱 𓀗的含义就是老者把律法依从,或者律法被老者遵从。简而言之就是“权威服从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