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说:孩子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后,会逐渐从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喜欢交朋友,喜欢在集体中玩。而且,孩子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会不断完善自我,以使交往获得成功。所以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教孩子遵守各种规则,教孩子社交礼仪和技巧,让孩子在自律的同时成为社交达人。
孩子在社会规范敏感期期间,父母需要注意三点:
一,要教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做父母的首先要在孩子面前做榜样,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比如,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说眼睛会瞎,但是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看电视玩手机,怎么能说服孩子呢?
如果做父母的不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孩子什么是遵守规则,孩子也会用实际行动向你证明,“你说的都是废话!”
所以,正人先正己,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开始追求公平公正,父母要给孩子维护权益的机会。
“孔融让梨”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也是众多父母拿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的典例。孔融让梨的基础是出于自愿,然而很多父母却强迫自己的孩子做出谦让。比如,家里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大的就必须要让小的,不然就会被大人说成不懂事、自私。时间久了,孩子要么为了得到大人的表扬变得虚伪,要么性格变得懦弱,委曲求全。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给别的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或者不想和别人分享他的零食,不要强迫孩子必须牺牲自己,你需要先问清孩子的意愿,或者给他一点小建议,比如,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你的玩具或者和他交换玩具玩,也可以告诉他,分享是一种快乐。如果孩子坚持不让步,就应该尊重孩子。
三,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
与人交往是孩子走向社会必须学习的一课。有的孩子胆小怕事,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事事替他出头,这样虽然能保护孩子一时,却不能保护他一世,孩子的人生最终还是需要他自己去面对。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幕:
一位奶奶看她一岁多的孙子,小孩子手里拿着一根小棍子,他用棍子打了一下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小男孩还了一下。小孩子也没被打哭。奶奶不乐意了,抱起孙子就走。小男孩追上去又打了一下小孩子,小孩子还是没有哭。做奶奶的却恼了,恶狠狠的骂出难听的话。小男孩的妈妈听到不愿意了,和奶奶吵了起来。两个人越吵越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奶奶怀里的小孩子一脸的懵,旁边的小男孩一脸的懵。我的旁边站着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子,他们一边看热闹一边议论,“两个小孩子打架,大人需要吵吗?”
“不需要。”
“那她们在吵什么?”
另一个男孩耸耸肩,表示不理解。
我突然觉得,两个大人的觉悟还没有两个孩子的觉悟高。
我看过两个小男孩打得难分难解,打完之后还在一起玩。小女孩们指着对方说“我再也不和你玩儿了!”结果也依然在一起玩。
小孩子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这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大人们却只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对错。孩子的处理方法也许不对,这种时候,父母给与的应该是引导和建议,而不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