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陈忠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
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与世长辞。留给家人、文友以及喜欢他的读者永远的哀痛。
逝者已逝,已有三年。
陈忠实先生的女儿陈黎力透露,4月15 日作家魂归故里,在西蒋村入土为安。这也是家人最大的心愿,她很动情地说:“我相信父亲在某处,能看到也能听到大家的声音。听到大家对他作品和为人的认可,作为女儿,我很骄傲,也很欣慰。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评他的书,感谢大家的到来!”
作为陈忠实的多年老友,白烨特意从北京赶来,他以“经典作品为何出自陕西”这一问题引出自己的发言,肯定陈忠实作品的重要性,认为陈忠实先生把乡土写作推向一个高度。
白烨评价《白鹿原》是名副其实的史诗性作品,“不仅是新时期40年以来的经典作品,我大胆预言,其是近百年来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因为放眼百年文坛,《白鹿原》似乎都是无可替代的。陕西作家在创作长篇时都有精品力作意识,立意高远。”
白烨提到上世纪80年代的“笔耕组”,对于“文坛陕西”的帮助,也提到了陕西文坛风气清朗,作家间“暗中较劲,良性竞争”,这也是“文坛陕军”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记录“陈忠实精神遗产学术研讨会暨陈忠实先生逝世三周年追思会”在西安工业大学召开。由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和《小说评论》杂志社承办。
陈忠实说:“我向来是以阅读实现创作的实验和突破的。”
读书是他获得灵感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他读书的范围不很广,但读书的态度,却是非常踏实和谦虚。
读书时他把内心的傲慢和自负,扫除干净,虚心以待。用读教科书的态度,寻找每一本书中的启示和经验。
他无数次阅读《创业史》,对柳青的尊敬和崇拜人所共知。
从王蒙和张炜作品中读出了美妙的东西,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深刻启迪。
陈忠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没有故作聪明的狡狯,没有自欺欺人的妄为。
陈忠实说:“我向来是以阅读实现创作的实验和突破的。”
读书是他获得灵感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他读书的范围不很广,但读书的态度,却是非常踏实和谦虚。
读书时他把内心的傲慢和自负,扫除干净,虚心以待。用读教科书的态度,寻找每一本书中的启示和经验。
他无数次阅读《创业史》,对柳青的尊敬和崇拜人所共知。
从王蒙和张炜作品中读出了美妙的东西,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深刻启迪。
略萨说,小说家的天才的东西,不是以早熟的方式诞生的,“而是要通过漫长的程序、多年的训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之出现。”
陈忠实就是一个通过认真“练笔”在“恒心加信心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出自己作为小说家的才能。
他的好小说都是在四十岁以后写出来的。他的精神上的庄稼,是按照正常的节奏来生长的,要经过春夏的生长,直到深秋季节,才可以成熟和收割。
由于他的这种逐渐成长的特点,成为青年作家学习的榜样。
我们很多写作者都忽略了这点,被标题党和那些骗赞的人迷的神魂颠倒,花了很多钱来听课学习,不如踏踏实实的多看基本名著。
陈忠实以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对待文学写作。
土地最诚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流多少汗,得多少收获。
他写每一部作品,不偷懒,也不投机。
陈忠实给自己制定了写作计划,短篇小说积累到一定程度,他才开始写中篇,写够十部中篇小说,再来写长篇小说。
《白鹿原》横空出世,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写作就像是一棵树的生长一样,是一个又一个年轮的更替,才渐渐长大长高的,绝不是唾手可得。
《白鹿原》是上苍对一个诚实而勤劳的文学劳动者的奖赏。
对那些好高骛远又不肯吃苦的写作者来说,陈忠实对待写作的态度,以及循序渐进的写作经验,都是可以取法的榜样。
陈忠实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则详细记录了他写作的经历和经验。
用心去读,我们便可以看见一个优秀小说家的文心和智慧,可以看见他扎扎实实的写作态度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不屈不挠的毅力,也可以看见他精神的蛹,怎们在宁静的心态下,通过艰辛的努力,冲破厚厚的茧,从而完成了在文学上的最后一次蝶变。
我是思想的搬运者——石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