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老舍《骆驼祥子》
早上食堂做了老豆腐,油条硬的打牙,咬了一口只听到咔擦一声,想着自己如果是豌豆公主的话,会不会满嘴都是血。老豆腐还行,不过卤子实在是难吃,但一周吃一次,算是吃个新鲜呗。吃过早饭上班,很不争气得打着饱嗝,老豆腐喝的太多了,参加唱歌比赛得的大饭缸子,打饭的大姐实诚的打满了。
现在是吃个新鲜,然而小的时候,每当假期,老豆腐加油条是日常的早饭。那时候妈妈年轻,也爱睡个懒觉,我假期不用按时上学,妈妈就在小窗台上放着零钱,每天早晨我出去吃老豆腐,再往家里带一份。九十年代的老豆腐,几毛钱就能吃到了。
天天吃,可不代表我爱它。我更爱吃朝鲜面,想吃刀削面,羊杂也很香,包子蛋汤也很美味。在雁北的一大好处就是种类多,不像现在,每天就是烙饼稀饭,挺没意思的。不过我性格中的逆来顺受,让我不会去挑三拣四。从来也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因为吃饭的事情和父母抗议。
其实喝老豆腐,原味是真的没味道。关键是放调料,就像老舍《骆驼祥子》里写的那样,我那时是醋,葱花,韭菜花,辣椒油,味精。味精是一定要放的,只是一点点,就很有味道。可谁知道现在健康学大行其道,像味精这种化学提炼的东西,不推荐吃了。时间真的是可以改变很多生活的细节。
有时候觉得老豆腐很体现国人的性格。国人大多是寡淡的,但是又想要有些生活的色彩,于是外在的添加剂就成了最主要的东西了,哪怕是低级的,短暂的,有害的。很少有人会思考,也不愿去思考,当财富成了唯一的度量衡,成功学大行其道,人们不怕粗俗,只怕贫穷。
看着自己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真是够够的了。其实不论是豆腐,还是老豆腐,只是物质匮乏时期的营养补充,豆制品所含的丰富的蛋白质,几乎可以媲美肉类,食品本身是没有那么多意义的,所有的含义都是我们杜撰的,我大可以说老豆腐是“出水芙蓉”,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惜的是,在现在这个物质充裕,精神依然贫乏的时代,有些人连老豆腐都不能吃了。每到夏天,烧烤海鲜啤酒是很多人的最爱,然后一不小心尿酸就高了,毕竟痛风不好受啊,豆制品也只好被限量了。生活不总是这么嘲讽吗?老豆腐可能已经一脸黑线了吧,分明什么都没做啊,怎么就躺枪了!
扯了一堆,关于老豆腐,描写得最传神的还是老舍吧,我看我还是不要班门弄斧了。《骆驼祥子》里精彩的描写足见老舍对老豆腐的热爱,但热爱不代表情怀。老北京最情怀的早餐不应该是豆汁吗?豆汁配焦圈,我可是下不了口,哈哈(略带尴尬又不厚道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