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真是一个难写的题目。第二期了,第一篇照旧是写自己。未免太狠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上来就是终极追问,没有答案。思考本身会带来痛苦,但痛苦不是思考的终点,行动才是;行动又引发新的感受,新的思考,苦难得以循环。苦难,本就是存在的表现形式。难怪佛不追求天堂,只修涅槃,进入大空,无色无我。
所以思考自我,可能是最大的痛苦。追问我是谁,大概是对痛苦的执着。
教授给我们开书单时,说you're what you read;营养专家建议健康饮食,告诉我们you're what you eat。都很有道理。
佛陀不是说么,世界就是我们作的业。不用说我读的书,我吃的事物,就连我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动念,都是对我的世界的创建和规定,而我又执着于这个本就由自己作业而起的世界,久而久之,执着于色,甚至连最初的“我”都忘了。
上一期写作营,赶在了开营最后一刻报名,从朋友那儿看见链接,想都没想就报了。大概是心底的驱动存在已久,也压抑已久。
曾经为了学分,修了一门写作课,老教授给我们的第一次作业就是,定时五分钟,不要想也不要停,任自己写。尝试过后,很难,也很暗爽。
这几年在家带娃,别说写作,连写字(或说“敲字”)也生疏了。脑中心底的感受、念头、想法,统统回归混沌,渐渐缠杂不清。成为母亲,然后再次成为母亲,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也似乎在无明的所谓母爱中快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力,渐渐连爱都觉得累了。
重新开始写东西,是我最经济,成本最小的叛逆活动。通过文字,重新整理、认识自己;通过找到“我”,最终放下“我”。
我的第二期,希望能写下更多敞开自己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