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百度图片,侵者删
假若你已经确定好了一篇文章的选题,而且已经拿起了笔,或坐在电脑前,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写。
思来想去,抓耳挠腮,额头冒汗,脑中空白。
这是没有构思好文章框架的表现。
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妨将达人所讲的“常见的写作框架”拿来应用:
(1)总分总
这是最常见的写作框架。
一般是三段式结构,是符合人类记忆习惯的一种结构。
开头阐明总论点,中间部分展开去阐述论点或者举例、讲故事来支撑观点;结尾呼应开头,并升华主题。
总分总的文章在叙述分论点时,可以根据不同素材,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并列方式(常见的“第一”“第二”“第三”即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对比关系(举出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
读者会对文章印象深刻,因为论点在开头和结尾都有强调。
(2)并列结构
文章各个素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这种结构是自媒体写作中常见的方式,尤其适合于讲故事。
可以在每个故事当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在文章的末尾升华主题。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文章采用哪种结构更好,并列结构是最保险的选择。
(3)递进式结构
文章的结构逐层深入,就像剥洋葱一样,也像游戏闯关,一层层深入。
这种结构比并列结构的应用稍难一些,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的思考更加有深度。
(4)提出文体解决问题的SQA结构
这是自媒体文章中常见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开头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场景切入,然后提出引起这种情景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给读者明确的建议。
干货文通常都是使用这种结构的。
虽然多媒体文章的框架结构并不复杂,但是要将其运用得熟练,契合自己的选题,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不断思考。
备注:文章所写内容来自弘丹老师的相关课程,稍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