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扬青春梦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8月1日至15日,由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军教授、旅游管理学院李军教授、温士贤副教授带领的广东典型乡村社会变迁研究项目调研组赴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开明村开展驻村实践调研活动。此次驻村调研由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牵头,汇集全校20多名师生组成调研团队,旨在通过系列调查,深入研究典型乡村社会变迁情况,总结提炼“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路径与效果,为全国的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广东样本。
实践团通过深入走访开明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村党总支书记、企业负责人和农户,全面了解开明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的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调研聚焦于开明村的人才发展战略、土地整治、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乡村金融服务、基础教育和乡村治理等关键领域,力求为城乡融合发展谱写新的篇章提供精准助力。
“村里面的积分超市,每个月满分18分,打扫自己的房屋周边卫生就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积分超市换毛巾、牙刷、牙膏等物品,我大部分时间是18分。”村民莫其芳自豪的说。这是调研组和村民聊及“积分换物”治理模式时的场景。为强化乡村治理,开明村制定了“网格化+积分制”实施方案,将全村分为14个治理网格,采取“会员制”方式,带动全村群众近200户加入积分制会员,利用“积分换物”模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活力。
“这是南丰镇16个双师专递课堂之一”。在开明村小学调研时,“双百行动”驻封开服务队队长张兵指着墙上一块“广东省‘双百行动’华南师大乡村智能教育基地云端教师”的牌子告诉调研组。为补齐封开县基础教育短板,华南师范大学联动南丰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整合社会资源为南丰镇16所学校共190多个班级,8000多名学生提供为期一年的科学、英语、美术、音乐专递课程,为384名教师提供10场名师示范课堂。
15天的调研行程,调研组师生顶烈日、战酷暑走街访巷、深入田间地头,围绕乡村土地、乡村人口、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等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开明村的具体情况,也收获了成长。“为有效提升调研质量,调研组在每天晚餐后会召开1-2小时的调研交流会。在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下,针对当天的调研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分享每日调研收获,提出新问题并商议解决方案,力图在调研实践中夯实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助力县域发展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奔赴。”华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军教授如是说。
“通过深入农户,使我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农村的生活状态和农民的真实需求,感受乡土人情,真实了解乡村的宁静与淳朴,以及农民的辛勤付出。通过走访企业,使我充分认识到如何推动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与开发、农村多元价值转化与释放、文旅新质生产力引入与集聚的全面融合,从而助力产业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5天的驻村经历让我对乡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情,更加意识到作为高校教师群体,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参与乡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百千万工程’,落细落实‘双百行动’助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说。
“开明村15天乡村调研是一次深刻且富有意义的经历。它不仅让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质朴,更深刻地了解乡村发展现状。进入乡村,映入眼帘的是那广袤的田野、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清澈见底的小溪。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村民交谈感受到其淳朴热情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目前乡村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乡村发展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怀宇说。
“村民们知无不言,真诚爽朗,还熬了绿豆粥和拿了家里自己种晒的花生分享给我们吃,让大家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在交流中,一位大叔真挚地表达了对我们的信任,希望我们调研到的情况、收集到的数据对乡村振兴事业与村民生活的改善有真正的帮助。”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吕晓彤说。
“从庄严的宗祠、古朴的建筑风貌,到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韵味悠长的方言俗语,再到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熠熠生辉的状元历史与炽热的红色记忆,每一环节都让我对开明村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旅游管理学院学生覃曦说。
据悉,广东典型乡村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由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厅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黄先耀作为项目首席专家,首批选取了韶关市团结村、灵谭村,肇庆市开明村等8个典型村作为调研对象。每个村调研结束后,项目组将分别就乡村土地、乡村人口、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等领域形成7份专题研究报告以及1份总结报告,研究成果将提交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