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更多介绍豆瓣:《美的历程》
作者是李泽厚。
这本书算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全书200多页,讲述了从上古轩辕到明清中国古典文艺是如何滥觞、发展、演变的。我把这本书当作知识性的书来读,匆匆三天读完,根本没来得及思考很多问题,只当作获取相关的很多知识。
举个例子来说,读了这本书,我大概地知道了在孔子以前中国(“中国”这个说法恐怕不准确)的舞与乐其实不分的,都从属于“巫礼”,还没有诗这个概念。大概知道了孔子的贡献之一是给这个民族以“理性”对抗自古以来的巫术、宗教狂迷。大概知道了雕塑、诗、文、书法、绘画在不同朝代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其中就回答了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宋词跟唐诗的格调差这么远?我一直很不喜欢宋词,觉得宋词都是一群人在故作呻吟,通篇都是“泪、珍珠帘、玉楼、孤、心事、眉间心上、愁肠、更那堪、人间别离、愁、愁、愁,醉、醉、醉……”。没有唐人的雄浑开阔的视野。通过阅读本书之后,不是仅仅因为宋朝积弱不堪,而原因更多是自中唐以来一种审美观念的变迁——注重细节刻画、关照人事生活,而不再是隋唐之前的宗教或是初唐盛唐的家国功业的情怀。这不仅体现在诗,还体现在绘画。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看到的很多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喜欢引用素材,张口陶潜阮籍、闭口李白杜甫的——根据我的经验,多数是读了教科书的几首诗,或是在某本作文素材集锦当中看过名人故事,然后就瞎掰胡说地把他们写到自己的作文上。然后那些一毕业就不学无术的语文老师们感觉这些作者见闻丰富,词通句达,即是高分。——我从没看到哪个语文老师还在不断地update自己。可能小波老师除外。每年都是重复教学罢了——一节课,先说拼音、生词、朗读段落或者找人朗读、复读重点文句的解释,上课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再熟悉不过、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常常在想,毕业之后我回去做语文老师,都比他们做得好,好得多!
现在想想,很是惭愧,为我也曾经如此忽悠写作文。也很遗憾,当时没有老师指出:“你要写陶潜的故事,你起码应该去了解他、阅读他,包括他的时代背景”、而不是瞎掰胡扯。也很懊悔,当时把时间浪费在阅读垃圾的满分作文、作文素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