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3.8 绘事后素
《论语》八佾第三篇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夏问道:“《诗经》上说:‘嫣然一笑,姿态曼妙;美目顾盼,黑白粲然;素地洁白,色彩绚烂!’这是什么意思呀?”孔子说:“好比绘画,先要有白色的底子,然后才能画出美丽的图案来。”子夏说:“那么,这一切的背后是礼吗?”孔子说:“能启发我的是你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的道理了!”
这是孔子和文学科高足子夏对《诗经》的讨论,可以推测这段话这一对话发生在孔子晚年。子夏询问了一首诗的句子,其中有两句和现代《诗经·硕人》中相同,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但《硕人》中没有“素以为绚兮”。这究竟是今本《诗经·硕人》掉了这一句,还是这压根儿就是另外一首诗呢?历代学者说法不同。比如宋儒周子醇就说这是《硕人》的原初面貌,只不过孔子删诗,把“素以为绚兮”给删了。不过朱子认为就是另外一首诗,因为“素以为绚兮”恰恰大有深意,孔子干嘛删它?朱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程树德先生的赞同。当然,清代学者也有其它看法,比如王先谦就认为“素以为绚兮”是《鲁诗》的句子。朱子观点是对的,孔子并没有删诗,他是编选了诗三百作为儒家教材,这首逸诗不属于“诗三百”。孔门师徒教学以“诗三百”为根基,但其他“诗”同样是学习的教材。
“礼后乎?”这句话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杨伯峻先生说是先有仁,才有礼,所以礼后。李零先生认为礼就是画画的底子,要先有礼,再谈其它。也有认为,礼乐是以仁为本,所以“礼后乎?”就是“礼后仁乎?”子夏说省了“仁”个字,也许子夏可能还不能可定,但孔子心领神会,知道子夏想说的是什么。这与杨伯峻先生说法一致。诗歌引起人的联想。“素以为绚兮”,“绘事后素”,“礼后乎”三句是有联系的,都在探讨本质上的基础上的东西。看起来孔子与子夏是探讨诗歌本质,实际上是说礼以仁为本。另外诗歌是可以唱的,也属于乐。所以把本章放在探讨礼乐的“八佾”篇中也是合理的。
从文本讲,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巧笑,还是美目,或是绘事,都应遵循礼的约束与规范,也就是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背后是礼,这个是子夏在孔子说“绘事后素”后得到启发下进一步领悟到的,正如孔子对颜回说的那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当然礼之后是仁,象前面孔子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应以仁为本。
白云山人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