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零点,姗姗来迟的微信小程序终于发布了。
然而我睡着了。。。
早上七点爬起来体验一下,针对小程序有以下感受:
小程序体验。
克制,张小龙一贯的产品理念。
没有统一入口。
虽然发现栏最下方有个小程序的所谓入口,但并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应用商店。
微信不愿成为下一个APP store,无法展示分类。
受限的推送功能。
小程序的推送消息统一在服务通知里显示,也就是说如果有很多小程序给你推送,那推送消息的体验。。。
受限的搜索功能。
只能使用全称搜索,并没有采用模糊算法,也就是说在你使用小程序的时候大脑里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我确定要使用哪个小程序。
不能分享朋友圈。
小程序只能通过群推荐,无法分享到朋友圈,病毒式的传播只能寄希望于社群裂变。
无法长按二维码识别。
小程序只能通过摄像头扫描识别,无法长按二维码识别。猜测可能是微信有意识的克制大规模病毒式裂变打扰用户。
公众号关联。
在开发了小程序的微信公众号主页可以看到该主体开发的小程序,点击即可进入,公众号向小程序用户转化成本更低。
使用记录。
打开小程序之后,会保存最近使用的十个小程序,排列上下按照开启时间的远近。超过十个的,会把最早打开的小程序挤掉。
聊天顶部显示。
在已打开的小程序中,点击右上角的菜单会出现两个可选项,其中一个是「显示在聊天顶部」,它可以让当前小程序显示在聊天列表的最上方。不过一旦退出小程序后置顶也就随之消失了,这个置顶只是暂时的。
生成桌面(Only 安卓党)
目前仅支持安卓手机,可以在手机的桌面直接生成「小程序」的图标。不过,这个功能基本是半残废的。因为安卓系统五花八门,在很多自主开发的 OS 里点了这个功能,就算显示「生成成功」图标也不会出现在桌面上。(至少目前得知一加3和三星是无法生成的)
小程序发展。
产品命名。
基于小程序的全称搜索功能,一个简单易记,通俗易懂的名称,相当重要。
产品定位。
小程序的定位是轻量化的产品工具,对于功能性需求、低频类的产品小程序绝对比APP适合。
宣传推广。
小程序的获取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全称搜索,一种是二维码扫描。
因此与以前的产品推广模式大大不同,
对于广告来说,最大的需求是让用户知道你的名字。
其次,了解你的功能。
而二维码扫描来说,因为小程序不能长按二维码识别,只能通过线下的摄像头扫描,所以如何快速占领线下的使用场景,对于产品推广来说也是下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小程序推荐。
有哪些值得体验的小程序。
吃。
美团外卖
大众点评
购物
京东购物
票务
猫眼电影
电影演出赛事
交通
滴滴出行
摩拜单车
车来了
阅读
今日头条lite
QQ阅读
视频
腾讯视频
旅游出行
携程
艺龙
驴妈妈
健康管理
美柚APP
小睡眠
办公工具
朝夕日历Pro
印象笔记微清单
快递100小助手
总结一下。
小程序还在测试中,有诸多不足,但毫无疑问这是下一个风口。
功能性需求,低频但刚需的产品,开发小程序远远比APP划算。
JS语言大热,前端要涨工资了。
做的不好但不得不用的APP面临一大波卸载。
感谢微信拯救了16G的屌丝。
PS:这是我在简书上发表的第三篇文章,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