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趣的古诗词
释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释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释意: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释意: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与贯云石的淡泊名利、坦荡率真相比,孩童更是本性天真、行为可爱。
这不,一个头发未好好梳理的乡下小孩,也学大人钓鱼,便找了个阳光不易晒着人、所以长了苔藓的地方,随意就坐下开钓。
正在紧要时节,眼看鱼儿似咬非咬,不巧,有个过路之人远远地向他打听道路。
小孩儿是个热心肠,既乐于解答,又担心大声回答会吓跑胆小的鱼儿,急中生智,便向路人频频招手,意即“你快过来,我轻轻地告诉你”。
短短几笔,便维妙维肖、活灵活现,一个形神兼备的天真钓娃跃然于诗中,令人叫绝。
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梦到一长者用刀剖开自己的肚子,将一卷书稿放入,惊醒后便能出口成章、会吟诗作对了。
其实,胡令能的诗写得如此传神、精妙,完全是其好学不倦,在劳作之余仍不忘勤学苦练的结果,与梦何干?
崔道融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春日,水乡,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小船慢悠悠驶进钓鱼湾,大人们不在,被一个在独自玩耍的小孩子发现了,很是惊喜,以为是什么客人来了,赶紧奔过去,解脱柴门的扣子,准备迎接到访者。
然而,他仔细一看,竟然船是无人驾驶!
怎么回事?
原来是春来水涨,春风吹动,巧借风势,顺流而飘,一艘没有系绳的小船就这样自己来到了这里。
那份乡村的恬静、平和、悠然也随之悄然而至,是如此的淡泊自然又富有诗意。
崔道融不仅如本诗所反映的生活态度乐观,也敢于驳斥谬论。
他在诗作《西施滩》中就为西施翻案,指出“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驳斥“红颜祸水”之论,连当年西施浣过纱的溪水也为西施如泣如诉地鸣不平呢。
受冤多年的西施如冥冥中能“读”到这首诗,也应会略带感激的嫣然一笑。
袁枚
所 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也关注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可爱情趣的诗。
远处骑牛而来的小牧童,开心得唱着歌儿,声音清脆嘹亮。
忽然歌声停了,牛也不走了,牧童直挺挺坐在牛背上注视着树林。
咋了?原来是那“居高声自远”的鸣蝉吸引了他,他正想怎么抓住它呢。
短短四句,画面从动到静,人物神态实时切换,不由得人不钦佩诗人之细致观察、高超笔法。
袁枚作诗倡性灵,讲究性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诗可见一斑。
他为人也是如此,重朋友情意、厌俗人矫情、恶官场倾轧。
据载,他一个好友过世后,因无子女祭祀,他便代为上坟,一上就是三十年,此情此意,着实令人感动。小事之中见大义!
天真有趣的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