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毕竟是个有文化的初中毕业、高一肄业的新时代工人,很多技术上的东西,一看就会,一点就通。
两年下来,不仅把师傅的手艺学完,更“青出于蓝胜于蓝”,于是在“生产组”里开始挑起了“大梁”。
就在他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之际,“生产组”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的客观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白铁产品逐渐过时,市场达到极度饱和,因而销路不畅,亏损严重,“生产组”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面临倒闭的危机。
变化的“主观”原因是,有人要出来“承包”这个“生产组”。
这个人,就是前返城“知青”、原“生产组”供销人员、现承包发起者——侯继林。
侯继林,外号“猴机灵”,现年二十六岁,比熊伟大八岁,比熊伟早进“生产组”两年。
四年前,侯继林刚进“生产组”的时候,既不好好学手艺,也不老实干活儿,而是喜欢四处游荡吹吹牛、八方乱窜扯扯淡。
“合作社”当时的“领导”,见其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反正也不愿干活,干脆让他脱产,干起了专职的供销人员。
其实,还有一个人人尽知,却不便言明的原因——侯继林有一个“上层关系”——他二姑父,是原“区革委会副主任”、现“区委常务副书记”。
蒸笼、烟囱、管道卖不出去,作为“供销人员”的侯继林,非但无过,视同有功,在眼看“生产组”就要垮掉之际,还要上调到“合作社”任职。
顺便说一句,随着“生产组”纷纷晋升为“集体所有制工厂”之后,“合作社”的功能也分化转移到了“就业指导所”和“行业协会”等部门当中去了,而原“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也相继进入了一些相关部门,转变成为了“街道办事处”的国家公务员。
令所有人都惊讶得“掉眼镜”的是,侯继林不去“当官”做公务员,反而要继续留在将垮掉的“生产组”里,不过是要“承包”。
当然,这个“猴机灵”的家伙,不会来“硬”的,只会想方设法的占国家和集体的便宜,“狮子大开口”的“软承包”。
他向上级主管部门——很快也会撤销的“合作社”,提出了三大要求——
一、 无息贷款一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以便引进全新的生产项目——钢门窗。
二、 将现有的“柳荫白铁生产组”升级为“南河钢门窗加工厂”,由他担任“厂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缴利税,盈奖亏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