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是从父母的自我修养中习得,而不是说教。
从孩子出生后才知道对孩子一无所知,开始恶补,看各类对的书,一开始专注于孩子的身体和动作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孩子发展中的心理变化,虽然知道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被对待的方式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好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告诉我,到底我又能怎么做呢?正站在原地徘徊的时候,正面管教走近了我的生活,它给了那个原本那个两手空空,只会干着急的人一些工具,那些工具适用于每一次我手足无措的时候,我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来使用。
我从《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看起,因为我的孩子处于这个阶段,我也面临着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种种适龄性行为,而感到备受挑战。看完之后有种深深被理解的感觉,似乎作者就是能看懂我心里所想,我的困惑,我所遇到的问题都在文中被提及,我能做些什么?哪些适合我的孩子?我不再因为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不同而感到焦虑,因为即便是自己家的都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是如此的普遍,而我就应该因为孩子本身的不同而尊重她。
既然每个孩子都不同,那什么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呢?NO!没有特效药,只有最适合的药!为什么它的工具可以为任何父母所用,它从孩子出发,从孩子心理发展的共同点出发,不做错的事,哪怕做错了,都还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这让很多和我相同的父母都松了一口气,我们不会只是内疚了,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可以在每一次犯错之后调整自己的行为,而孩子也可以在我们的示范中学习到,犯错是一件多么普通的事,智慧的人还能从错误中得到更多。谁能不犯错呢?我们在学习,在改进,孩子则把我们当成学习的对象。
“不可以这样!”“不要动!”“不能那样做!”……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这些话可能很多时候会变成你的口头禅,他的好奇心驱使他去做很多我们不太能够理解的事,我们变得紧张,敏感,想要阻止他的行为,常常我们试图用命令和道理来说服孩子,好像他天生就应该听懂你在说什么!可是,事实好像说你家的孩子特别的“不听”你的话,和你对着干,而培养一个听话的宝宝就成了你的终极目标!是的,曾经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在有人的地方,她能够听我的指挥的话,那是多么棒的一件事,她会被看做很有“教养”的孩子,那我的努力就会被人看到,别人会更加喜欢和信任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有多少父母为此努力,希望孩子表现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庆幸的是,正面管教给我的当头一棒,让我从迷雾中清醒过来,寻找出路。可能我们都要不断的问自己,这么做能让孩子变得更好,还是让自己感觉更好?对一个3岁以下的孩子说“不”有用吗,有利于孩子从中学习到该怎么做,还是让他更加困惑?如果你意识到这个行为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可能不会太想继续使用它了,那我们可以做什么,什么才是有用的?———友善而坚定,会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当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我就闭上嘴去做;当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的时候,我就温柔的少说;当我不知道当下该用什么别的工具的时候,我就一遍的重复练习使用它。我看到孩子在改变,她在学习等待,学习配合,而每次进步在鼓励后做得更好,不用“不”,她却更有信心做好,在实践中,我更加坚定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如此的有效,并且让孩子对自己感觉更好!
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是我不断再练习,改变的地方———如何轻松、开心的度过大部分的时间,镜像神经元———它展示给我的是更加直观的提醒,为什么孩子一直哭,除了生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看到妈妈愁容满面?为什么孩子不停的制造各种混乱,除了他不想收拾外是不是还想引起那个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妈妈的注意?我们的情绪我们能感受到,而孩子也能,我们希望孩子开心的生活,而自己却沉静在焦虑和痛苦中无法自拔,我们自己都无法学会怎么度过每一天,孩子又如何学习呢?不要在为了孩子的游戏而游戏,不要在为来孩子的出行而出行,不要为了孩子的快乐而假装快乐!去做一些让你和他同时都觉得有趣的事吧,去到一些你和他都喜欢的地方去吧,去做让自己更快乐的事吧,而孩子从中知道原来我的妈妈是如此的爱自己,我知道我可以怎么做了。当我可以坦然的这么想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我们之间少了你来我往的权利之争,我少了些疲惫,她少了些烦躁,我们彼此轻松的互动,和谐的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
了解孩子和自我修养变成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而它们也正是正面管教教会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