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芯片选型参考
1,DM9051,(MII, SPI)接口,标准:IEEE 802.3, 10/100 Base-T/TX PHY
2,TLK110,工业10/100 以太网 PHY,军用级的,价格比较贵.
3,w5500,(SPI接口),以太网控制器,环保产品,内置基于TOE技术的硬件协议栈实现,能有效减少开发周期。2013年生产。优于ENC28J60。
4,Dm9000,(MII)接口,标准:IEEE 802.3, 10/100 Base-T/TX PHY,(正点原子使用的)
5,DP83848,(MII, RMII, SNI) 接口,标准:10BASE-T, 100BASE-T,TI公司生产
6,TJA1100HNZ ,(MII, RMII)接口,标准:Ethernet,恩智浦公司生产
7,rtl8021,107 + rtl8021 phy
8,ENC28J60-I/ML,(MII, MIIM)接口,标准:10 Base-T PHY,采用传统软协议操作,需要占用mcu资源跑协议栈使用,2006年生产,主要优势价格低
9,CH395,(Parallel, SPI, UART)接口,标准:IEEE 802.3,内嵌了硬件TCP/IP协议栈,基本不占用cpu资源,优于ENC28J60。
10,KSZ9031,Ethernet接口,标准:10BASE-T, 100BASE-TX, 1000BASE-T,美国微芯生产
个人建议 DP83848-----DM9051-----CH395-----w5500 其中-CH395和w5500 硬件内嵌tcp/ip协议栈,只需调ongoing少量接口,在考虑周期问题上优先选择
MAC:以太网介质传输层 PHY:物理层
【转】
LAN8720和DP83848出的网口速度可以达到接近100M,而W5500出的网口速度受限于SPI接口,肯定比不过前两个芯片。
诚然,许多STM32的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快的速度。
那么在不关心成本以及速度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使用W5500,硬件连线少,使用方便。
而当需要传输速度以及降本时,那就是独立的物理层芯片更好。
比如F103+DM9000和F4的MAC+LAN8720配LWIP,任何一个的性能都不是W5500能比的了的,但是W5500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集成了硬件TCP/IP协议栈,对于没有网络基础的开发人员来说很快就可以上手,但是不利于学习,因为最重要的TCP/IP协议栈直接被忽略了。还有采用LWIP的方案的话很容易将LINUX下的网络代码移植到STM3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