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谢邀。
这个问题,不妨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一曰是非。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横看成岭侧成峰。家长跟你站的角度不一样,因此看到的是非也不一样。你觉得家长难缠,不讲理,只是建立在你看到的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谁的更接近事实?难说。更多的时候,或许都不是事实,需要通过沟通才能重建事实。
结论是,是非难料,可能不是家长想的那样,也不是你想的那样,稍安毋躁,保持冷静。
二曰角色。
当你面对家长的时候,你的角色是专业的角色,家长是委托人的角色,将孩子委托于你。因此,家长的反应可以是情境化的,你的反应却应该尽可能是专业的。孩子回家告个状,家长一听好啊,我娃在学校受欺负了,怒气冲冲就来找老师麻烦。实际上,他娃可能是欺负人的那一个。但家长听信他娃的一面之辞,是一种自然状态。你希望家长兼听而不偏信,那要求是太高了。那样的家长有吗?当然有,可是大多数的家长,不可能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能够情绪稳定地不偏不倚地理解和对待任何事情。
你受过专业训练,因此你的角色要求你理性平和地对待家长的情绪,梳理、澄清,并将沟通引向好的方向。你可以期待家长理解你,但不能要求家长理解你,家长既没有经过这种训练,也没有这种义务。
那么,如何对待难缠的家长?
认识上,要清楚地意识到,在家校关系中,你是专业的一方,也应该成为主导的一方。因此,要充分地理解和接纳。家长可以情绪化,那是自然的;你不能情绪化,那是不专业的。冷静、克制、理性,这是你应有的姿态。
沟通上,要保持尊重和聆听,确保自己弄清楚家长认识的事实是什么?家长的情绪来自哪里?家长的诉求是什么?
行动上,要将处理家校关系放在游戏规则的框架下,并通过专业的流程来完成问题解决,避免进入权力之争。这包括了澄清或补充调研事实、依据规则厘清并各自承担责任等。难缠超出了限度(例如涉及侮辱或人身伤害)则另当别论,报警都没问题。只是在情绪层面,那么,这本身就是工作中要承受的一部分。你的力量,就在于化解问题,甚至将家长变成你的合作者。
只要你多想想,你是且应该是一个问题解决者,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展示自身的格局与力量,这就对了。一个老师的经验,就是这么增长起来的。我向来反对抱怨,抱怨是不自由的表现,意味着别人在决定你。就像在家校关系中,期望遇到理想的家长,或者家长见到你能够自动转变态度,变得像观世音一样,我觉得,这种念想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