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呢?一个是英语,一个是编程。
阴差阳错,我本科读的是计算机和英语的双学位,都并非初衷。但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
感谢英语带来的一切
由于双学位的缘故,英语专业八级,虽然说跟留学的人比还是有差距,但已经基本满足我的需求了。感谢在读大学的时候的自己,曾在英语上下过一段时间的苦工。
那个时候一直想着出国留学,想考 GRE。每天早上四点多、五点就起床,天是黑的,舍友还在熟睡。一个手机闹钟,放在枕边。一个物理小闹钟,比手机晚两分钟,放在床下面的桌子上。每次手机开始震动,我就得马上从床上爬下来,生怕下面的闹钟吵醒舍友被打。
宿舍里养了两只小猫,从床上爬下来的时候,它们就冲我跑来,在我脚边绕来绕去。给它们喂完猫粮,开始啃红宝书,背单词。
昏黄的台灯照在桌面上,旁边偶尔还躺着其中一只猫。从天黑到天亮,连续三个小时,直到八点多出门上课。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
然而种种原因,最终并没有出国。但这段经历还是对我英语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以至于它到现在还在不断给我带来惊喜。
学会英语最大的好处,是这个世界突然变得好大好大,感觉自己像多活了一辈子。
大一的时候,我开始听英文 Podcast,还为此专门买了 iPod Nano。当时经常听的是 The Word Nerds,ESL,Life Habits 等等,一开始不管听懂没听懂就是死磕,后来居然慢慢都听懂了,然后世界豁然开朗。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我开始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关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冥想的很多概念也是从这里习得。我第一次听说了番茄时间工作法,听说了 GTD 理论,听说了思维导图,听说了各种好玩好笑的记忆法。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个,有这个,还有这个,驱使着我进一步去了解它们,学习它们。
了解一件事物的前提是知道它们的存在。
英语给我带来阅读浩瀚的英文书籍的机会。从大学开始,我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英文书了,尤其是社会科学和技术类的书籍。阅读英文的书籍总是要流畅一点。或许这跟语言的构成有关?中文句子结构的花样实在太多了,复杂多变,变幻莫测。而英文的句子结构则相对稳定,读起来不太耗力气。
从这些书籍上我吸收了很多知识,从入门的技术书籍《Head First》系列到更多关于思考本身的书籍《Thinking, Fast and Slow》,《Fooled by Randomness》等,我的思维方式在一点点发生改变,开始懂得思考“思考”本身。
语言和词汇是对概念的打磨。我们是靠语言思考的。为什么我认为学习多一门语言这么重要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并非一一对应的。英文里有在中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反之亦然。譬如我们经常说的“屌丝”一词,在英文中就很难找到恰如其分能对应的词。而一旦你学习并了解了这个词的内涵,你就更精确地理解了这一个群体,这种理解是你在掌握这个词之前难以达到的。所以可以说,由于缺乏了“屌丝”这个词,英美人眼里就是没有屌丝的概念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因此,多学习一门语言,就会多出很多词汇,你对这个世界的刻画就变得更加精细。作为世界上第一语言的英语,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多晚开始都不算晚。
关于编程,造物的快乐
编程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只靠一台电脑就能实实在在创造出东西的选择之一。我的编程水平只能算还好,把代码拿到高手面前估计见不得人,但我乐此不疲。
毕业后我去了咨询公司,没有成为一个标准的程序员。但偶尔灵光乍现,想到一些小创意,就变得手痒痒,想让它们来到这个世界。
编程最美好的事情,是
让人享受到造物的快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能控制它每一个部位的生长。小的时候,我们都是造物者。这里堆一个城堡,那里造一个宫殿,我拥有一个我自己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离造物越来越远了,都只是在为别人的东西添砖加瓦。仔细想一下,无中生有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个东西是我带来的,从此世界改变了一点点。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门能让自己安心的手艺。养花养草也好,画画也好,烧瓷也好,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可以不计成本,让浮躁的心能得到安抚。看晓松奇谈的时候,就谈到很多匠人就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这门手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样的人是幸福的。想起初中的语文老师,她说她无论心情多么烦嚣,一旦上台讲课,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变得淡然愉悦,这样的人是幸福的。对我来说,吭哧吭哧地打磨一个小东西,能让我感到祥和。
有一个小小的 idea,掀开电脑你就能把它当场给做出来,这种感觉多么洒脱。为此,我一个人就活成了一个队伍。
尽管大家都在说会编程、懂英语在未来很有前途,但我更想说的是,只为了更好地享受这个世界,你也应该好好学习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