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学阳明先生的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中一个圣人,还有一个是孔子,另外半个就是曾国藩了。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后世五百多年,日本也一直在发扬阳明心学,稻盛和夫就是阳明心学的忠实推动者,他不仅创办了2家世界五百强,还拯救了即将破产的日航航空,这其中阳明心学的智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我以前就读过王阳明的书籍,比如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可惜那时候当成故事书来读了,自然是读得不够走心,收获甚微;也买过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当然后来没有看送给客户了。最经典的应该是《传习录》了,可惜我一直以来没有去读,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这也加入到我后续的阅读计划里了。
关于王阳明的书籍还有很多,《王阳明大传》、《王阳明全集》、《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等等,还有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都是比较好的学习资料。
影视剧也在拍摄王阳明的故事,最值得去看的当数央视版的大型纪录片《王阳明》。有机会也一定要去看,据说里面通过精彩的演绎、准确的史实、严谨的求证为我们全景式揭开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最近在读的这本书是燕山刀客著的《王阳明传》,又名《知行合一的心学圣人》。就像作者说的,由于在这之前市面上的王阳明传记已多达百种,作者换了一个角度去写,运用悬疑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喜剧解构相融合,读起来轻松愉悦,耐人寻味。
这本书前后也读了十多天,都是抽工作的间隙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去读的,加上字数比较多,所以也算是很有挑战的。之前读书我喜欢扫读,但这本书却不能当成小说去读,里面有很多王阳明写的诗句和经典语录,需要仔细琢磨。好在我自己也写过很多诗,读王阳明的诗大部分比较容易理解他表达的意思,当然有些字太生僻,我也理解得不到位。
关于他的成长经历我这里就不作说明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给大家推荐的这些书,大部分都有他成长的详细记录。这里说下我的一些感悟。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言行一致,能够悟到心即理的哲学观;他用自己一生的光明磊落,践行了“致良知”的理想和“知行合一”的可能。他的学说主要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
心即理,即万物一体。心不是简单的物资存在,而是有“主宰人身、化生万物”只能的精神实体。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我的理解就是心外无物,没有心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你看花的颜色是在你看到花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的,你没有看到的时候你的心和花都处于寂静状态,因此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哲学的人生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本为一体,不能分开而论。就像你看书学习了游泳技术,如果不下水试试,你永远不能体会游泳的乐趣,那也不是真正地知道。其实我觉得走路就是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你知道怎么走路,你也正在走,你走路的时候心里也知道你正在走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扩充到方方面面。人人都具有良知,而且本自具足,是一种不需要借助外力的内在力量。阳明先生一生所讲内容,大多都是致良知,这也是通向知行合一的过程。如何致良知,王阳明教化我们要“事上磨炼”,天底下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事上磨炼”达到“致良知”。日本的稻盛和夫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点。他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一些启发,我推荐的这些书籍也可以去了解。当然我也只是懂得了一点皮毛,在心学的学习上还是个门外汉,所有的智慧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所以我以后要在事上多磨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心性,不光是知更要行。
五百年来王阳明,知行合一方为圣。此心光明复何求,事上磨炼良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