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李子启发于买葱油饼的经历,小区旁边是一片热闹的小吃街,来自祖国各地的朋友把家乡的美食带到北京,并以其谋生。众多小摊中总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引人注意,不管天气、时间如何,在这个摊位前最不缺的就是排队等候葱油饼的人
面对此景李子前去查看了情况,然而观察体验下来让我惊讶至极,产品、营销、服务鲜活的呈现在卖葱油饼的小车里
好吃放心的葱油饼等于优秀的产品
小摊由夫妻俩人经营,老板娘负责扞饼,老板负责烙饼。每个饼均是现场制作,在制作之前老板娘会询问顾客要不要葱花、习惯吃硬的还是软的,味道要淡一点还是重一点,三个问题过后开始葱油饼的扞制;到火上烙制的阶段,老板会询问火大小的事项,要不要加辣酱,调料要多还是少;就这样不厌其烦的问每个顾客,目的很简短就是为了做顾客喜欢吃的葱油饼,真正做到了定制化葱油饼,以客户口味为中心。
另外,在这个市井当中只有少数几家只卖单一食物,而他家就是其一,只卖葱油饼单品;而其他的有的是煎饼和手抓饼,有的是烤冷面和鸡蛋灌饼..........等等,大多数人都在开源自己的业务,但客户反而不多。虽然他家只做葱油饼但却有着让大家羡慕的顾客数量。
看到小摊前的队伍,经常有人说,赶紧开分站吧,老板的回答总是说,葱油饼这东西一双手一个味道,现在挺好的。有可能会略显保守,但这种保守会让他走的更长远。
经跟老板了解,每天的葱油饼销量都在150张左右,每每谈起葱油饼老板总笑得合不拢嘴,聚焦葱油饼,这几年赚了不少钱
葱油饼的味道取决于整个制作过程的技术,这是一个壁垒,不懂这里就不做评论啦
吆喝就是营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要是一门生意必然存在营销,即便是卖葱油饼也是如此
从4P中的price来讲,加一个鸡蛋外加生菜的葱油饼只需4元,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如此配置的葱油饼也要这个价钱,况且这还是大帝都。当然现在大家对小吃的价钱并不敏感,但4元绝对让首次购买的顾客感到惊讶,这是是性价比高的葱油饼
妻子在扞饼的同时总会和顾客拉一些家长,经常用夹杂一点家乡口音的普通话告诉大家,“俺们用的油是老家的葵花油,面是添加剂小麦粉”,潜意识在消除大家路边摊用地沟油的印象,建立自己独特的葱油饼优势,抽象出营销理论这是进行产品定位,优势强化,建立消费者产品认知
唠嗑就是服务
如果人数不多,老板会和每个来到摊前的顾客进行互动,哪怕一两句嘘寒问暖,“刚下班呀”“今天回来的挺早”诸如这样的话,在帝都这样一个擦肩而过最快的城市,能有陌生人的关心,温暖和归属是油然而生的,建立客户关系,从情感联络开始
每个顾客拿到葱油饼后,老板都会叮嘱到:尽快吃,时间久口感就不好了,一些家长里短,一些嘘寒问暖,一些叮嘱都是这个老板卖葱油饼周到的服务。服务不仅是用心的细节,还有情感的沟通交流
将所有的产品发展进行高度抽象化,其成功的结论原理一定是相同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一款成功的产品,无论是互联网亦或传统产品,都必须具备极致产品,精准营销,无微不至服务的特点。下到街边葱油饼,上到电子产品,汽车,互联网产品等等
卖火的葱油饼,好吃、不贵、老板好;卖火的小米,好用、便宜、售后方便,在白热化竞争当中一款成功的产品一定从产品、营销、服务各个击破,反观现在各个民族品牌的崛起再次佐证了这个理论,暂且叫葱油饼理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