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后的土门村人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曾经被西北风吹得皮肤红黑的农妇们也开始注重保养了,脸上涂的白色的带着香味的粉盖住了脸蛋,耳朵后面和脖子的颜色便越发突兀。如同水墨画中几种颜色的完美融合。为了更美一些,这些饱经风霜的美丽脸庞开始流行起改造眉毛的颜色和造型。
最先纹眉的是大牛媳妇儿。以前没钱捯饬自己,现在也该好好收拾一下了。到了县城的一家美容店,这家店服务种类较多,祛痘,除皱,面部清洁,除痣,外带纹眉。大牛媳妇儿怯生生地进到店里,一个眼睛有些像熊猫的画了浓妆的中年女人热情地接待了她。把她安置到一张仅容一人躺上去的小床上,手里拿了尖尖的明晃晃的闪着寒光的像小刀一样的器具,大牛媳妇儿显得有些紧张了,从床上弹了起来,心想是:这床怎么有点儿像切菜用的案板?熊猫眼的中年女人用嘴角和眼睛做出了极度夸张的表情,用尖而细的声音安慰大牛媳妇儿:别紧张,你看我们这儿的姑娘都是这么过来的,放心,一定给你做好看,包你满意。”大牛媳妇儿这才小心地躺了下来,等待着“手术”的开始。熊猫眼的女人在大牛媳妇儿眉毛上抹了些红色的药水,然后用尖锐的小刀刺在大牛媳妇儿眉骨处,大牛媳妇儿咬着牙忍着痛做完了“手术”。“手术”过后,大牛媳妇儿的眉毛处像是用黑色的油焗过一样,黑的发亮。美容院的熊猫眼女人说:“眉形挺好的,再过半个月就会更好看了。”大牛媳妇儿半信半疑地回了家。
大牛媳妇儿原本在土门村算是比较标志的,和村子里其他小媳妇儿一样脸蛋两边儿有两团颜色深浅不一的红晕,这一纹眉,整个人变得更好看了。村里的小媳妇儿竞相模仿。于是出现了各色不一的眉型,黑的像碳色,与黑红的脸色和干枯的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在有白色的粉抹在脸上,黑白便更加分明了。眉毛颜色再浅一点儿的稍和谐些,还有一种棕色的,看起来就有些奇怪了。女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以各自的眉毛为话题展开议论,当然也少不了拌嘴的时候,拌嘴的原因很简单,在议论眉毛的过程中互相取笑,继而吹胡子瞪眼睛,用唾沫星子彼此攻击,这场辩论的结局是所有的小媳妇儿把罪责归咎到大牛媳妇儿身上。谁叫她当初第一个纹眉,惹得大家纷纷效仿,最后导致婆婆和丈夫纷纷投去厌恶的眼光,一家人失去了往日的和谐。
女人们商定去找大牛媳妇儿理论,她们在一起商议的话题又转变成如何让大牛媳妇儿认罪,向大家道歉。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献计献策,这次对大牛媳妇儿的声讨必须成功。于是她们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个个涂脂抹粉,把自己打扮地光鲜亮丽,眉毛的颜色和形状也是各不相同,声讨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大牛家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