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同一层厚重的迷雾,遮蔽了基层工作的真实面貌,难以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核心任务上。因此,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
一、形式主义之弊:耗时耗力,偏离初心
在乡镇一线,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们的工作直接关乎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群众的福祉。然而,当过多的精力被用于准备各类台账、迎接无休止的检查、参与意义不大的会议时,真正能够下沉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的时间就被大大压缩。这不仅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更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繁琐的形式中渐行渐远。
二、减负之要:精准施策,直击要害
要破解形式主义难题,为基层减负,必须精准施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方面,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让考核更加注重实绩、实效,而非简单的材料堆砌和表面光鲜。另一方面,推动会议文件“瘦身”,倡导开短会、发短文,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迅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同时,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材料和重复劳动。
三、实干兴邦: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这意味着,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解决矛盾。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敢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四、强化监督,确保减负实效
减负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作为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对身边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多方共治。我们相信,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推进,乡镇党员干部将能够摆脱束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去。在那里,实干将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