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遍读润总的2023新作《胜算》笔记
第三个游戏:这难道不糟糕吗?(AIA)
角色:迫害者、受害者/控诉者、知己。
这个游戏和前面两个游戏不同的是,这个游戏有三个角色。一个人(迫害者)做了一些糟糕的事,伤害到另一个人(受害者);但是这个受害者其实不完全只是一个受害者,他会把他受伤害这个事,找另外一个人(知己)去倾诉。这时,他就不是一个受害者了,而是一个控诉者。
举个例子。有个同事(受害者/控诉者)负责的项目没做好,可能是被甲方(迫害者)耽误了,来找你(知己)诉说:“我真的很糟糕,一个项目做了大半年,结果还没做好。”你安慰他说:“这也不能怪你,我了解你的项目,这是甲方内部的事。”
他接着说:“为什么同样的甲方,别人能做好,我却没做好呢?”
你继续安慰他说:“你已经尽力了,做了很多努力。”
他说:“努力有什么用,这么努力都不行,别人都没怎么费力,还是我太糟糕了。”
在这个游戏里,你要不断地给他正能量,证明他其实还不错。但是,他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你给他多少正能量,他都照单全收,然后一直控诉下去,说“我很糟糕,我真的很糟糕”。
作为心理咨询师(知己),我遇到的这种情况特别多。比如来访者(受害者/控诉者)一上来会说:“你知道吗?我童年连件新衣服都没穿过。”
我说:“你现在已经很好了,事业、家庭都让人羡慕。”
他会继续说:“我没你看到的那么厉害,我其实内心特别脆弱。”
这是心理咨询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这个游戏里很有意思的部分是,其实在生活中,他本身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在这个游戏里,他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能力比较低的人。极端情况,有些人甚至会撒谎,编造自己犯错、应付不来的事。
控诉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如果他承认他没那么糟糕,或者说其实还挺好的,那么第一,知己给他的安慰、帮助,可能就没有了;第二,他会有一种负担,就是他之前说的那一大堆成什么了?逗知己玩呢吗?如果承认了,自己不就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人了吗?
所以,控诉者不会承认他很强,他厉害的一面;而是要一直强调,这难道还不够糟糕吗?所以,这个游戏里真正的受害者,其实是知己。因为他不但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聆听倾诉者的“悲惨”故事,还要一直提供正能量的反馈。太难了。
其实控诉者可能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一旦开启了这个游戏,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按照这个游戏脚本去扮演相应的角色。
那作为知己,你应该怎么做?不要顺着倾诉者的话题继续下去,停止做一个知己,停止一直给他正能量。甚至,如果对方一直让你听他的“悲惨”故事,你可以远离他,坚决不要做他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