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哈罗德·弗莱收到生命垂危的老友的告别信,就此踏上了步行去贝里克的故事。但是其中蕴含的内容并非仅仅只是故事这样简单。故事只是冰山一角。
首先说一下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吧,哈罗德是一位已退休的老人,六十多岁。木讷,在人群中就会消失的一般。
以故事为承载体,让人看到了爱,信仰与行动,陪伴与理解,对过去的救赎,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首先是爱的穿插,
①陌生人对哈罗德的友爱,他们听到了他的故事,主动提供帮助,很温暖。一份执着是可以影响每一个聆听其故事的人的。“我承认贝里克很远,我没有合适的装备,也没有经过什么训练,但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做一件毫无逻辑可言的事。人们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你可能就会想起我,然后坚持下去”,加油站女孩影响了他,他也在影响着每一个听他故事的人。女子玛蒂娜依旧在等着抛弃自己的丈夫,很多陌生人也加入了哈罗德的朝圣路中。
②哈罗德与奎妮的友爱,带着这样的爱,哈罗德走下去,是一份寻找,也是一份祈祷。因为相信,所以他走着。奎妮撑着等到了哈罗德,这也是一种信任,有人在等着他(她),他走着,她醒着。奎妮对哈罗德的喜欢到故事最后才揭幕,“她爱过,也失去过,这样就够了。她触及过生命的实质,也曾经游戏人生,终于有一天,我们都将关上门,把一切放下”。
③哈罗德与莫琳的爱,正是因为儿子抑郁症自杀而死,莫琳与哈罗德就此如陌生人一般的生活了20年,莫琳责怪哈罗德对儿子不管不顾。哈罗德也对自己怨恨不已。这份破碎的爱,依旧支撑这个家,但是却使生活冷漠。当彼此都习惯了如此冷漠的僵局,谁都不愿打破,直到哈罗德离开,这个是问题扭转了,破碎后而重生的爱。在夫妻二人的不断交流中,感情升温,分离两地的二人,重新审视生活,彼此多了一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们都需要偶尔离开生活,去思考自己。
有关陪伴与理解的思考,陪伴很长时间不一定能够相互了解。我们也不要轻易定义自己已经理解了他人。“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的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当他讲述“我的房子”,而在她脑海里出现的景象只可能是她的房子。个人的经历使得我们听来的故事只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而非其本身的意义。一件物品的质量在不同的世界是各相异的。路上的陌生人陪伴着哈罗德走了一段路,用自己的视角去为这段朝圣路赋予爱的追寻的意义。人的感受不能共通。相同的便是面对悲剧的痛苦、面对喜剧的欢乐等客观情绪。
对过去的救赎,是对自己的原谅。
哈罗德走上这一旅途,依旧不断回忆着与儿子相处的生活,他一直等着儿子向自己求救,但是却得来的是自杀的结果。他在不断责怪自己在儿子最需要的时候,却是最沉默;在小时儿子差点溺水时,他在解鞋带;这些画面不断地出现在脑海里,他不断地责怪自己,莫琳也在不断地责怪哈罗德。当哈罗德见过平凡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
最后一个,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的讨论,哈罗德的母亲离开了哈罗德,之后哈罗德的父亲与好几个阿姨相处,这便是哈罗德木讷性格形成的原因,被爱抛弃的孩子,长大后该如何表达爱呢?我想这大概是婚姻破碎的原因,因为懦弱而不敢表达,所以莫琳在埋怨哈罗德没有在戴维小时候抱过他。一个人的长大后的行为或多或少会出现原生家庭的特点。
书中有句话很不错,历史就是历史,你无法改变你的出身。”无法改变的事情,能做的只有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