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最近的新闻——
5月30日早上,广州市民刘某(微博名@小岛里的大海)发布长文反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名教师涉嫌体罚学生致吐血,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广州白云警方介入调查后,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发帖人刘某承认其女儿因遭体罚吐血、凌晨2时被老师威胁殴打、送老师6万元等情节,系其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接诊刘某女儿的医院也证实,就诊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均未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况,刘某目前亦无法提供其女儿哮喘诊断的有关病历证明。
我不敢说,没有丧心病狂的老师,但是,在今天这种环境下,老师也好,学校也好,明显地违规,是小概率事件,也是作死的行为。
同样地,像刘某这样的家长,也是奇葩,是少数。大多数家长,事实上也很尊师重教。至少我从教近三十年,家长给我留下的,基本上都是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不是一个概率问题。杀人犯的概率虽低,足以让整个社会胆颤心惊。
因此这样的事件,事实上伤害的,是整个社会。事件反转之前,伤害的是教师群体,这是标签效应;事件反转之后,伤害的是家长群体,这也是标签效应。结果是,整个社会,为少数人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指责有用吗?没什么用,标签化后反复的相互指责,促成的是互害社会。而防止家校互害,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2
我遇到各种各样的家长,尤其是在私立学校。
大多数家长,跟我互不认识,并无交集。因为家长太忙了,忙到无暇管孩子,这也是送到私立学校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不要整天说什么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而是要接过责任,努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把孩子教好,让家长放心。
有些家长很满意,甚至很惊喜,觉得三万块钱的学费,胜过北上广十几万学费的学校,就此刻,我旁边的抽屉里,还有几封家长的感谢信。有的家长不满意,常常反映学校的一些问题,从某个老师的问题,到早餐吃鸡蛋还是鹌鹑蛋,或门卫处搞乱了包裹,公寓老师嚷学生了,等等。我有许多家长的微信,家长每次指出学校的问题,我都很感激,因为这是帮助学校发展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也有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家长很焦虑,我也很着急,就跟着一起研究问题,有时能解决,有时不能解决。最内疚的是,有时候家长还会一边焦虑说孩子的情况,一边说老师们很尽力,是自己孩子有问题。每逢这时候,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巨大的内心压力。
所以,家长和我讨论孩子的问题,我从来不会说没有时间。学校为孩子而设,孩子需要帮助就是优先任务。
3
会不会遇到有恶意的家长?
当然会遇到。
有个家长,来学校处理一件事(应该是学生意外受伤吧),直接就带了几个人来,其中就有做自媒体的,赤裸裸的威胁。一句话,让我满意了,什么事也没有,不让我满意,我就通过本地自媒体跟你搞事。谣言一张嘴,真相跑断腿,你怕不怕?
也有大事小事,闷不做声,先打电话到有关部门,举报一个先。或许四处散播谣言:
南明教育撤出运城国际了;
中考我们的孩子没有报名资格(现在第一届中考生已经高一了);
学校不办高中了;
……
闭着眼睛你就知道,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家长。精力旺盛,长于串连。而太多的事情,稍微了解一下,给校长打个电话,就清清楚楚了。
学校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天比一天好。而我知道,运城国际学校,是本地被举报最少的学校之一。
4
虽然列举了这么多,这些事情,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多数时候,学校仍是岁月静好,老师们很努力,孩子们在成长。
但是,这些小概率的事件,影响又是超乎想象的。
疫情期间,我网上开讲,国际也有不少家长听。我就觉得很不安,觉得毕竟讲座是收费的,而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应该向自己学校的家长全程免费。我不习惯钉钉群,想建Cctalk国际家长群,甚至南明旗下学校家长群。至少每个月讲一次没问题吧?如果同步讲课程,不是能够促进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吗?
想法一出来,就遭到不下五个人的反对。
“魏校长,你想法很好。不过,家长五花八门,你讲的越多,越容易留下把柄。有时候你的话也会被断章取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自己梦想中的家校关系,是一个深度联结的社群,我甚至希望,只要在运城国际呆过的孩子,能够一生中都以某种方式保持联系,相互滋养。但现实的情况是,你的许多想法和努力,包括想把寒暑假利用起来,折腾了老师,但在有的家长那里,都觉得这是应该的,他交了学费,你理所当然地应该讨好他。
对于一个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不是有些尴尬呢?
5
我是一个骨子里讨厌别人威胁我的人,不管以何种方式。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会作出毫不留情的反击。但是人到中年,对人对事,多了一些谅解,或者说悲悯。
所以,我很重视修炼自身。我的价值,就是我的护城河。我写过文章,《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我努力地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抱以必要的善意。同时,我也愿意回报那些信任我的人,以真诚的努力。
但无论如何,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该是那个总在抱怨的人,而应该是捍卫游戏规则的人,捍卫自身价值观的人,不要总让会闹的孩子有糖吃。
防止家校互害,学校应该是主导的力量。除了必要的自我保护外,学校应该更多的促成家委会系统的建设,让家校工作有一个沟通对话的平台,让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逐渐回归问题解决程序。
这时候会发现,80%的所谓冲突,都是误解。
而我们以相互伤害的方式对待对方,是因为我们的斗争思维,以及深藏于内心的恐惧感。
回到爱,回到信任,回到理性。
我们如何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