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喜欢自我标榜一年内阅读了多少本书,并且以此为傲。可如果你再多问几句,你曾经读过的某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他可能就会支支吾吾的答不出来,只能含糊的回复“很有用”,但到底是哪里有用,是否指导了个人的生活,那就又是另一说了。这样的读书体会并不少见,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我们总在说多读书,但如果多读书的效果只是看过一段时间后就忘掉,是不是辜负了作者耗费精力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浪费了你身为读者的宝贵时光?那么,如何才能将阅读的效果做到更好,让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并且经久不忘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写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是日本著名的读书讲师,他曾在一年内阅读了300本以上的图书,阅读速度之快、知识吸收之丰富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大岩俊之在广博的阅读之外积累了许多的记忆法宝,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重现原书内容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更对阅读方法的把握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实用性阅读指南》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重在将短暂传输的外部知识转化为读者内部持久的自身能力。这本书从设立读书目的开始教授阅读方法,然后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高度精炼的总结全书主要观点和逻辑层次,并且提到要借助于输出来增强记忆力,最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实践中去运用学到的知识,让知识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表面,而是内化为读者自身长久的能力。
1、设定读书目标,专注重点内容
在很多人印象中,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不费力气的事,只要你会识字,拿起书来就可以开始阅读。回忆你的每一次阅读,你是漫不经心的翻看,还是把每一个字都当做重点,逐字逐句的去理解体会?如果是前者,那么你读书根本没有过心,也很难记住什么;如果是后者,没有目的的细读会让你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书上的非重要部分,而错过作者最想要你记住和吸收的内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正在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当你缺乏侧重点的阅读时,你的阅读无疑是低效的。因此,每当阅读一本书,千万不要盲目的从头到尾翻看。你一定要带着一个目的,知道自己到底想从这本书中收获哪一方面的知识,解决哪一方面的疑惑,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展开阅读。
如何来明确自己的阅读目呢?当你拿到一本新书时,先不要逐字逐句的从头阅读,你最好花几分钟时间浏览一下全书的序言、目录和后记等部分。这几个部分可谓是全书的提纲挈领,也是作者花费心思总结出来的全书重点与主旨。当你浏览完这些内容后,你大致会明白作者着重探讨的是什么话题。这个时候,你的阅读目的也随之付出水面,你要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以及作者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正一字不漏的写在书里面,等待你去发掘。
依作者的阅读经验来说,在一本书中,值得认真阅读的重点内容只占到全书篇幅的20%,而在这20%中,最核心的内容只占4%。按照一本书300页的篇幅而言,核心内容就只占了12页,因此剩余其他288页的阅读显然不是缺它不可,至少是不影响读者理解核心主旨的。有时候,在不重要的地方花费太多精力反而会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甚至会抓不到重点。所以读者需要摒弃过去通读、理解全书的观点,而应该集中精力找出并理解4%的核心内容,这样阅读效果反而会好得多。
对于非文学类作品的商务书籍,没有必要一字不落的看完,你只需要获取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你大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不长的阅读时间,比如说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强迫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神,尽量提高阅读效率。
怎样可以检验你的阅读效果?这就涉及到输出了。阅读的输出一般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向他人转述书中的内容,其二就是写文章总结书上的内容。不管是转述还是写文章,输出都需要你在理解全书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语言的组织,而不是一字不差的照搬原文。通过输出,你会发现过去记不住的书中内容,现在你都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清晰复述,还能有所感悟,可见输出对于提高阅读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2、绘制思维导图,增强记忆能力
在看书的时候,辅以做笔记的形式总结全书重点,有助于帮你理清一本书的脉络,也能加深阅读印象,强化理解。除了在重点内容划线或标记之外,最好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和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也可以是摘要,还可以是你自己写下的读后感。
思维导图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思维结构图。要知道作者写书时必然是依照一定逻辑的推演来编排内容的,所以如果你能顺着作者的笔迹找出他埋下的逻辑,或者是从他的结构安排中理出他的推论依据,那么你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主旨,牢记这本书的关键内容。在第一部分我们已介绍过设立读书目标,绘制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将设立读书目标变得可视化的过程。思维导图的中心内容就是你设立的目标或者作者探讨的问题,而围绕着中心话题逐渐发散的重要章节内容,就是你所要重点获取的信息,也就是作者在书中表述的“问题答案”,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章节标题来选取关键词作为答案的表述。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罗列出来,再沿中心内容展开绘制,那么这种思维导图就是专属于你个人的。当你整理好全书观点后,你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进一步延伸,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也绘制进去,让阅读变成个人能够深入思考的绝妙机会。
有读者可能会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够,看完书没多久就很容易忘光,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要知道,记忆这个东西和大脑有关,没有什么过目不忘的灵丹妙药,只有靠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才能加深印象。为了方便记忆,你最好找出全书20%的重点内容,然后反复阅读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标记处,加强记忆。
书的内容虽然是枯燥的,但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当你的情感被书中内容所激发时,你就不大容易忘记引发你情感的段落了。因此,在阅读时你可以有意识的调动自己的情感,不要将自己置身于书外。看到令人惊艳的地方,你可以尽情的触发情绪、抒发情感。
创造自己的故事进行联想记忆也是一个好方法。在理解全书后选出几个关键词,然后发挥你的想象,根据这几个关键词构造一个属于你的、易于记忆的故事。故事是属于你的,故事也有着你特有的思维逻辑,那么每当你回想这个故事时,你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记起特有的关键词,那也就抓准了这本书的命脉所在。
此外你也可以借助输出的方式,依靠向他人转述或是写作来加强记忆。毕竟,当你意识到你要转变角色向外人介绍这本书时,你才会有使命感,才会去刻意记忆,也更加善于拎出全书重点,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经历这么一个吸收、理解、表达的过程后,你一定不会那么轻易忘记书上的内容,反倒是想忘也忘不了。
3、以输出的形式进行阅读,并转化为行动
人们总说读书有用、读书好,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还是你看完一本书就觉得自己阅读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了?阅读是收知识的一种行为,如何证明你是真正学到了这个知识?事实上只有在实践中展开运用,你才会有所获得,才会让阅读它应有的发挥效果。例如,你读了一本讲述阅读技巧的书,那么在下次阅读时,你就应该将过去的阅读经验丢开,把你刚学会的技巧逐一实践,看看书中的观点是否真的有效并且适用于你。如果书上的技巧真的适用于你,那么你最好长期坚持执行,这将有助于你彻底改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以此类推,当你每读完一本书时,你都要展开相应的实际行动,在行动中去体察、感知知识,并最终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自身可以熟练利用的能力。
相应的实际行动指的是当你看完书后,想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某一件事。比如说,读完阅读类的书籍,你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行动目标:“我要成为像大岩俊之这样的阅读达人,一年内读300本以上的书。”这个行动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实现起来却还是有难度的,毕竟白天你还要上班。当你定下的行动目标和真实情况相差太远时,你自己也清楚目标已经沦为了空谈,就更不会有实践动力可言。因此,行动目标的设定最好能遵循在一定期限内具体、可观测、有实现可能、符合实际的原则,例如设定为“我要在半年内读完30本书”。这个目标显然没那么难完成,只要你努努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定下目标后,你会转眼就忘了,还是会积极的投入其中?为了给自己信心坚持下去,你可以尽情想象实现行动目标后的场景。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和以往相比,自己有哪些变化?你做完了哪些事?在人生路上处于何种状态?又从中收获了什么?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会更明白行动的意义所在,也更有热情和决心坚持下去。
当你确立好行动目标后,你还要明确你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假设最好的状态是100%,那么你现在的状态是百分之几?为什么呢?这就需要你客观理智的评价自我。当然,如果差距过大也不要忙着灰心,你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假如你的状态提高10%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离目标近了一大步?而为了提高10%,你可以做些什么事?然后你再广泛的思考,接着写下至少5件你可以做到的缩小差距的行动方案。例如为了实现半年内读完30本书的行动目标,你可以参加读书会与书友相互督促,可以学习速读,可以在周末减少应酬,可以将下班后的时间投入图书馆,还可以在包里放本书抓住一切碎片化时间阅读等。这些都是你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当然话虽然这么说,可是面对如此多的具体行动,你不太可能有精力去一一付诸实践,那么不妨思考一下,以上行动中哪一项是你当前最想去做的?再想象一下,假如你真的行动起来了,会有什么结果?例如,你最想学习速读,那么当你掌握速读后,你的阅读速度相比现在会大幅提高,你会省下不少时间来阅读其他书籍,这样的话,你甚至有可能提早完成半年阅读30本书的目标。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你是不是觉得原来的行动目标已经不太遥远了?
接下来,你就需要将这个大略的方案转化为更具体的执行步骤来展开行动。比如,为了学会速读,未来一周你该做些什么?你可以买下速读类书籍系统学习速读方法,也可以向读书很快的朋友请教经验,然后在实践中不停的反复练习掌握。当你把抽象的行动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小步骤,然后果断的实践时,一切就都很清晰明了了。
总而言之,想让阅读这件事变得实用是有技巧可言的。你要带着特定目的快速、高效的着重阅读对你有价值的地方,然后及时绘制思维导图提炼全书结构与观点来抓取重点、增强记忆,同时你还应该有意增多写文章或是向他人复述的输出来检验阅读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你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逐步转化为可监测的行动目标与可分解的行动步骤,在实践中不停的刻意练习、反复尝试,只有这样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时间夺不走的、凝聚在你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