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学校读书时读了鲁迅的一些文章,我觉得有点难懂,只记得一些皮毛:月光下拿着叉的少年闰土,带朋友偷自家豆的小伙伴⋯⋯着实不大懂它的深意,只觉得鲁迅伟大,老师在分析写作技巧时也似懂非懂。
岁数大了,有一些阅历,再回过头来看鲁迅的文章,真是拍案叫绝。伟人,真是伟人!我只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是关于文章结构方面。与大家分享。
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妙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思精巧
1、方位上有层次感。文章第二段是全书的精华。两个"不必说"为一层,这一层由植物写到动物,"单是"为一层,这一层由动物写到植物。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夹树、桑椹。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呜蝉、黄蜂、草间的叫天子。
2、时间上有四季图。桑椹指春天,鸣蝉指夏天,菜花指秋天,少了冬天,别急,冬天在第七自然段,冬天捕鸟。
3、触觉上有视、听、味。视觉上:碧绿的菜畦,听觉上:鸣蝉,味角上:覆盆子又酸又甜。
二、善于联想
由何首乌想到成仙,由赤练蛇想到美女蛇,由捕鸟想到闰土的父亲,由学生读书写到先生读书。
三、过渡自然
文章主要写两个部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耍完了,该读书了,怎么过渡了?看大师怎么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本句后半部指私塾,前半部用为什么,强调百草园好玩,充满童趣,失望之极,很自然就过渡了!
品大师杰作,是人生享受!下次和大家分享巜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