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书单」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绍了一本非常适合职场新人读的书:
《匠人精神1: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
作者「秋山利辉」认为,集体生活有助于“心性”成长,而心性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但心性却无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只有经过集体生活,才能培养替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
秋山利辉说,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无法为他人带来幸福。
让人变谦虚最快的捷径,就是打扫厕所。因为通过洗刷最脏的场所,可以磨炼心性。
匠人须知25: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秋山利辉的弟子们,每天早会都要把“匠人须知30条”背诵一遍,8年下来要背至少几千遍。如此反复背诵,才能内化于心。
秋山利辉说,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能,如果傲慢自大,都无法为他人带来幸福。
《匠人精神》的末章,秋山利辉还讲了成为一流匠人的几个要素,第一是“守破离”。
所谓“守”,就是“守护”。一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时,要忠实于师傅传授的形式,从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技术等方面全力模仿师傅,不需要质疑,也不需要创新。
所谓“破”,就是“打破”。这是在已经吸收掌握了师傅传授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后,通过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把师傅的传授变成自己本领的阶段。
所谓“离”,就是“离开”。这是走向一流的最后一个阶段,从师傅那里独立,别开天地,创造自己的新境界。
为什么要“守”?因为初学者需要把自己的心态切换到“空杯”,放空自己,才能把新知识装进来。这个阶段,质疑、创新往往都是不靠谱的,因为基础不牢,不知深浅,认知与师傅不在一个层面,质疑很可能会阻碍吸收知识。
“破”和“离”其实都建立在“守”的基础上,是“师傅领进门”后,“修行在个人”的阶段。在师傅把自己带到了同一个认知层面后,才能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进行创新。
即使不从事工匠劳动,“守破离”对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一般的工作技能也同样适用,它是规律的抽象总结,明白了这三个阶段,面对新工作、新领域,心里就不会没底。
别看这3个字简单,有人工作了10年也未必悟得透。
第二,高学历者不妨试着“当一次傻瓜”
秋山利辉有几句话说得很妙:
能够认真听取教导的人都是纯朴率真的。纯朴率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精明的人不是这样,即使觉得厉害,只听一次就以为自己全都明白了,心里想着“原来如此”,之后就不再认真听从了。
高学历的职场新人往往会出这种问题。因为过往的成功经历,让他们习惯了优秀,习惯了做群体中的聪明人,在接触新工作时,也就无法把自己调整到“空杯”心态,时常怀疑和抵触师傅的话,看似是“有主见”,可能过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是无知。
秋山利辉说,趁年轻时流汗学会的东西,将成为一生的财富。
无论你是老师、医生、工人、会计、运动员,还是从事其他工作,某种程度上讲,我们都是手中握有技能的“工匠”,要走向一流,很多时候除了挥洒汗水、锻炼自己外别无他法。
但《匠人精神》同时提醒了我们更重要的一点:做人的品质,决定了做事的成就。
所以,找到适合你的“匠人精神”,锤炼一流的心性,你也会成为一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