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青衣姐说拉个朋友进她的文学群,青衣姐愉快的答应了。没想到拉小雨进群时,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因为微信中一直是用我的本名,看群里大家都用笔名,于是就在群里改了过来。于是青衣姐以为我和我是两个人,于是笑着解释了一下,事后回想起来,这么多年以来,自己到底用了多少个名字呢?
出了本名之外,中学是写古诗,自己跟自己挂了一个字叫子彰。学英文时大家都有一个英文名,我是在学校里搞了一个最简单的Ivan。
最早在报媒和网络上发文的时候,一直用的是雨中星这个名字,现在如果可用的话,也依然沿用。雨中的星星意味着一种孤独和坚持,有点小矫情,有点小骄傲。那年在网上遇到小雨的时候,她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就吸引了我,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成都,多小雨。三月,小雨纷飞。
后来邮箱注册都要求用英文名,简单点就是用姓名开头的两个拼音加一个名的部首拼音,这就有了hbfeng这个ID,后来网络的朋友们都理解成为湖北风,红包飞,也是经常被损的够呛。
那一年论坛流行的时候,经常出入一些有意思有思想的坛子,当然有朋友也有敌人,有个论坛上由于我言辞激烈,ID被版主删过三次,由于斗争持续激烈化,不得已另外起了一个ID名雪夜听书,终于用这个马甲持续战斗到了论坛倒闭的最后一刻。
再过些年,流行微博,很多ID已经被注册,刚好读完金庸先生的《白马啸西风》,于是用这个ID进行尝试注册,无疑不行,于是又换着试了几个,就有了现在的白马笑北风。
现在做什么事都搞营销,一般大家要起名字找我,我就从流行榜单上翻本书给他们,什么放风筝的人之类,内心却是鄙夷的说一句,真是幼稚啊。
最后我觉得吧,不管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时代如何变迁,名字都只是自己的一个符号,再好再多,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讲个历史典故吧,1900年左右,当时英国和美国有两个有名的作家,都叫温斯顿·丘吉尔,两个人经常收到对方的稿费,收到对方的读者来信。后来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哭笑不得,两个人商量后发表声明,以后英国作家的作品署名为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他们成为了朋友。当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大家还是习惯的认识和喜欢那个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