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红楼梦》里的青春乐园是大观园,我的青春乐园是村里的庙沟和杏树沟,庙沟里陶雀,杏树沟里摘杏。我曾在《童年趣事》中说过:.留在我记忆中最美最有趣的事,莫过于三件:灌黄鼠,挖野菜,掏雀儿子。但趣中之趣当首推掏雀儿子了。
当春回大地,枝叶复苏,阳光一日较一曰暖和起来,走到庙沟里,这里有一沟树林,晃然置身一个音乐世界,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树枝上雀跃,叽叽,喳喳,争论着,细语着,呼唤着。真是一个迷人的乐园,一个和谐共鸣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属于我们孩子们,只用耳朵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总幻想着企望着能把这歌声捉在手里,装进笼子里或掮在肩膀上招摇过市,在小朋友面前夸耀。
于是在中午或黄昏,约上同伴,牛娃,灰圈儿,旺子,五银,换牛等伙伴,在庙沟的涧沟里,猫腰悄悄侦探,如果发现鸟窝里有老鸟出入,便就踩着同伴向肩膀掏小鸟。一次我发现了一个鸟窝,就踩着同伴換牛的肩膀上,向鸟窝望进,便见一个鸟窝儿,精精巧巧,里面或是几颗花皮的鸟蛋,或许是几只无毛的小鸟,碰巧了是一窝或许明天就要引窝的鸟儿,嘴角尚未褪去鹅黄,我把手伸进鸟窝,一把抓在手里,便十分地欢心了……
但大人们对我们娃娃们的掏雀行为十分头疼,总是用各种办法和故事来恐吓,说鸟窝里有长虫,这虽则使我们起过鸡皮疙瘩,掏鸟时使劲闭住了嘴巴,以防那长虫钻到嗓子里去,但这倒霉事却从未碰上过。我们几乎掏遍了山坡上的每一个鸟窝,掏到过麻雀,麻连子,伙食佳佳,其中是多的是灰头土脸的麻雀。
终于掏得不耐烦了,一位伙伴提议:"咱去掏那个喜鹊窝。"他所指的是村里一棵老榆树,那棵榆树的的尖儿上有一个喜鹊的窝,多年以来,就那么挂着,从沒人去碰过,像一个醒目的黑色标点,在人们的心中标出家乡的位置,也盼望它给饥饿劳苦的人们带来欢乐的喜事。
我们起初都很犹豫,不敢下决心,因为喜鹊在我们庄上被当作一种吉祥的鸟儿,"喜鹊叫,亲戚到。去庄边儿上等着去。"母亲常常这样哄我们。来亲戚在我们孩子们算得上一件美事。关于喜鹊的窝,我们庄上大圈沟的李家爸,是一位会掐指头的阴阳,我们见他去给人家屋里安土,除邪时常常要叫人取了喜鹊窝上一根枝条来做镇邪的用扬,我们也听他说今年喜鹊窝门朝南,南方利,可动土之类的话,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多少对它有点神秘的敬畏。
但小伙伴讲了一个昨晚他奶奶说的隐身草的故事,说古时候一个人在喜鹊窝里掏出一株草,叫隐身草,拿了它举在面前,别人就看不见你了,你却可以看见别人,有点像今天小汽车上的一种玻璃漠。这当然太好了,如果能得到这样一株草,我们不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玩要,合了书本做游戏,爬上墙头摘杏子,而不至于被老师和大人们发现了吗?一一我们自然也想得到这样一株草。
这故事充满了诱惑,我们终于决定
去掏一掏了。掏的结果是举起一根一根喜鹊窝的枝条让地下小伙伴仰起脖子看,看酸了眼睛,看酸了腰,终能看得见,并没有得到一株什么隐身草,而是收莸了两只小喜鹊。但我们万万没有想到,掏窝时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翅梢几次掠在头上的老喜鹊,一直怪叫着从空中跟住了我们,我们始终没有摆脱它,它一直跟到我家门前,落在屋顶上跳跳跃跃,大声叫唤。怪异的叫声惊动了全庄,人们围在我家门前,看着议论着。
"从不曾听到这样叫。"
"怕是不祥之兆吧。""
"天灵灵,地灵灵……"李大叔说。
小弟终于被叫声吓笑了,出卖了我。
父亲狠狠抽了我一巴掌,从柴草棚里翻出我们的收获,送到了窝里,老喜鹊飞走了,村庄也安静了下来,我吓得目瞪口呆,相信真的惹怒了神灵了。
虽然经这一吓,我们安静了几曰,但时间不长,旧病又复发了。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母亲常这么说,我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一次真的从伙伴的肩膀上摔了下来躺在炕上了。
一连三天,每天牛羊归圈时分,母亲总一手拖了我到那鸟窝旁边,从我着地的地方开始,往回走,边走边叫,一声拖得比一声长:"我娃一一回来了一一回来了一一我的娃一一"
我踏着母亲叫魂的声音的节拍,低着头,忍住了笑,轻轻地走,忽然一抬头,看见了那棵老榆树,喜鹊的窝在暮色渐重的天上缩成了一个黑点,那么安静。我耳边又听到了那天喜鹊的叫声,但边一次我却没有害怕。慢慢地,慢慢地,母亲叫魂的声音和喜鹊的叫声在我的心中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