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刘峰的不是他的善良,而是强迫性善良
很多人对冯小刚和严歌苓合作的《芳华》期待已久,影片上映后,许多知名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关于该片的影评,传播比较广的有《你的善良要有点锋芒》、《谁来保护刘峰》,甚至还有育儿号推出关于《芳华》的影评《关于善良,你要教给孩子的五件事儿》。这些文中主要想告诉大家,你要善良,但不要过分善良,否则善良就会成为你的软肋,成为别人伤害你的工具。
因为一直喜欢严歌苓,所以觉得这个片子必须得去看一下(尽管上次去看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改编的《归来》很让人失望),于是在一个周三的早晨,我坐在安静的电影院里,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芳华。男主角刘峰是一个从小在剧团里翻跟头的穷苦孩子,善良,在他来到部队之前,就早已是他与这个世界的互动方式,除此以外,他也不太会别的方式。对他来说,对别人的善意和无私的帮助,就像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他也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直到他的善良被扣上一顶活雷锋的帽子。
以前对他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而不值得表彰的事情,突然被放大了,被歌颂了,被钉在了荣誉栏上。因为善良,他被关注被表彰被追捧,这让他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因为他觉得他的善良,从一个曾经的亲密朋友变成了债主,他感觉自己欠了善良很多。他只有加倍的善良,加倍的无私的为别人去付出,来报答善良给于他的一切。慢慢的,帮助别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别人这些行为,不再是他的一个个人偏好,而成了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从为别人修表、做家具、吃破饺子,到主动让出自己做梦都想要的报送上大学的机会,他不再允许自己有欲望,否认自己真实的感受,慢慢的,他再不知道该怎样做刘峰,他只知道怎样做一个活雷锋。他被捧上神坛的同时,他也不再被允许做一个活生生的自己。善良原本只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与自私、欲望、恐惧、嫉妒等其他部分一起,相安无事多年。可当善良被无限放大和功利化之后,善良变成了一个恶魔,吞噬了原本同在一起的其他的部分。它不再是善良,而是强迫性善良。
刘峰周围的人,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但大家都认为你是活雷锋,你得到了那么多的荣誉和表彰,你就应该帮助别人、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别人,你就应该不能做一个有缺点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当刘峰终于忍不住表白心爱的女孩儿并抱了她后,女孩儿的反应那么大,觉得恶心、惊悚、无法接受,甚至去举报刘峰耍流氓。
伤害刘峰的并不是他没有锋芒的善良,而是那个将善良功利化、将欲望妖魔化、将一切极端化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催生出的扭曲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只承认“好”与“坏”的两级,“好”的要捧上圣坛,“坏”的要践踏在地,没有为中间地带留一点空间。刘峰,就是这样从被“碰上圣坛”到“践踏在地”。
捧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片中有一幕讲的是暗恋刘峰的何小萍,在刘枫被下放之后,对这个伤害了刘峰的集体寒了心,装病不愿登台跳舞。政委再得知真相后,隐瞒了她装病的事情,把不明就里的何小萍带到台上,对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说,何小萍同志虽然发着高烧,还想坚持为边防站的战士们表演,台下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向何小萍同志学习”的呼声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何小萍被这种巨大的荣誉感所感染,也高喊“向边防战士学习”,曾经被践踏被排挤的何小萍突然被捧上圣坛,至少在那一瞬间,强大的集体自我取代了个体自我,成为了何小萍的主宰。当有人想把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戴在我们脑袋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警惕,看清这是王冠还是紧箍咒。
影片展现出的中的两个主角——刘峰和何小萍的命运,就像是一个磁带的AB面,刘峰从“捧上圣坛”到“践踏在地”,何小萍从“践踏在地”到“捧上圣坛”,殊途同归。影片的最后,两人终于依偎在一起。旁白说,许多年后两人终于在一起,相依为命,在战友儿女的婚礼上,当年的战友们都已芳华不再,面目全非,只有他俩显得更为知足,话不多却带人温和。或许,对于刘峰和何小萍来说,尽管芳华已逝,时移世易,但变革的时代也终于给了每个个体自由的空间,总算有机会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也许是他们显得平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