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孩子出来玩。出门之前,女儿非常认真地和我说:“妈妈,今天出去,和她一起玩的时候,不许看手机,不许处理任何事情。”
我突然意识到,是什么让她对我有如此的要求。这种对她无意识的忽视,是不是在她的生活中经常发生?
她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大脑中想着其他的事情,心不在焉地回应;她兴高采烈地让我看她的表现时,我以我正在忙着为借口拒绝;她大声喊我的时候,我会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而选择性地听不到。
有好几次,女儿如同受了天大的委屈,大声哭泣,我还不以为然,我在忙着呢,干正事呢,你至于吗?或者随便应付一下她,好了,下一次不这样了。然后不久后的下一次又重复同样的事情。
我们都以为孩子需要的很多,给她穿好衣服,吃好的食物,带她去好玩的地方,给她上好的学校,请昂贵的家教……
可是孩子真的不需要这些,她需要的仅仅是你能“看见”她,而作为家长的我,或许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望而不自知。
“看见”是一种能力,而“被看见”是一力种量。
当孩子好的行为被看见,他会越来越好;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他会被疗愈;当孩子的观点被看见,他便不会自我怀疑;当孩子的期待被看见,他自然拥有健全的人格;当孩子的渴望被看见,他就生活在爱中了。
不仅仅是孩子需要“被看见”,在家庭中是否看到了老公,在工作中是否看到了同事,和朋友约会时,你是否看到了朋友。
或许我们经常滔滔不绝,围绕的总是自己,或许我们沉默不语,各自刷着自己的手机。
我们从小就受着尊重他人的教育,却从来很少真正地做到过尊重他人。
无论和谁在一起,“看见”才是真正的爱。
从现在开始,修炼自己“看见”的能力,不游离,不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