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VS资源我
“小我”就是拥有动物本能的“我”,而“资源我”是让你跳脱出动物本能的“我”,能观察、分析、指导“小我”的一个分身,就好比灵魂开窍一样,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小我”是感性的、无意识的、情绪化的,“资源我”是理性的、积极意识的、善于权衡利弊的。
你是否有主动分身的体验?
前阵子有个朋友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跟别人吵了很久,把自己气个半死,在群里发泄了不满情绪,大家都在劝她不要生气,不值得。可是有时候事情轮到自己头上,可能自己就不会那么理智地对自己说声,这不值得。我以前也是一个喜欢争辩,让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人,也经常把自己气个半死,慢慢地就发现这毫无意义,现在就尽量减少争吵,每次想这么做的时候就预先想一下后果。
自己虚度了这么多年,一直是以“小我”的身份去做很多事情,也没有仔细想过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和动机何在。我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动不动就生气、不开心、陷入悲伤中无法自拔,内耗严重。年纪大了之后,觉得人生短暂,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每当纠结于一些人和事时,就会提醒自己,这毫无意义,浪费生命。
分身就是在“小我”之外分身出一个冷眼旁观的“资源我”,看看自己陷入了什么样的困境中。善用分身,可以让自己从各种内耗中挣脱出来,做到心静如水,不受琐事干扰。
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成为高效能的人并不是最终目标,目标是要成为更美好的人。永澄老师举了个背单词打卡的例子,本来目标是为了背完单词,用打卡的方式监督自己,后来有一天忘记背单词所以没打卡,之后就觉得没劲,直接把背单词给停了。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不知不觉把打卡这种监督方式当成了目标。想起以前为了提升自己定了很多诸如每周看一本书的计划,后来就变成为了完成看书计划而看书,苦不堪言,最终计划全部流产。后来读了李笑来老师的《七年》才发现,快速理解比快速阅读要重要,只有理解了才能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一本书看一遍看两遍不一定能全部理解。在这里快速阅读被我错当成目标,完成之后也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就坚持不下去了。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永澄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前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成长为自己最期待的那个样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向往美好的人生,也期待成为美好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忘记了初衷,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耗费大量精力。比如本应该好好看书复习,却把时间花在没有意义的闲聊上。比如因为别人的一些负面评价闷闷不乐一整天,无心工作和学习。
有时因为别人的过错、过去的失败或是环境的因素给自己造成一些不太好的影响,从而陷入了责怪别人、责怪过去、责怪环境的死循环中,理智地思考一下,既然现状已经如此,还不如把握好当下,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让未来的自己怨恨今天的自己。正所谓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