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上有一个被众多网友称之为“六害”之一的,之前的网名叫“自驾游中国沈阳翁”的博主,自称是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还是辽宁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还会诗词写作,看来文学造诣颇深。他还是一名退休教师。不过从他的视频作品质量来看,有点名不副实,徒有虚名。前不久我曾发过一篇微头条,对他的品行进行了评论(链接:https://m.toutiao.com/is/iMAMwkdE/)。今天主要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对他的某些行为作一番剖析。
第一,妥妥的一个机会主义者。据网友披露沈阳白头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是一名“工宣队员”。所谓“工宣队”即“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主要职责就是进驻大、中、小学宣传毛泽东思想,把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方向,阻止武斗,用文斗的方式推动文革运动深入开展。既然是一名“工宣队员”,说明此翁肯定是拥护和支持文革的,否则也进不了“工宣队”。如果他是假支持、假拥护的话,那就说明他是一个极其虚伪的人。如果是真支持、真拥护,而如今他又竭力否定和反对文革,那他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分子,善于见风使舵,变化无常,品行阴险狡诈,极不忠诚。文革时期他拥护当时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了紧跟革命潮流的“工宣队员”;到了改革开放时代,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支持改革开放的吹鼓手、急先锋,竭尽全力否定、诋毁文革。其政治嗅觉十分灵敏,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变色龙的技能令人佩服。
第二,吃着前三十的饭,却不遗余力地去砸前三十的锅。他现在之所以有这个实力和条件,能够无忧无虑地全国各地到处自驾游,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前那个时段的经历,他有幸混入了教师队伍,以至于退休之后,享受着退休教师的优厚待遇。实事求是地讲,他一直吃着前三十年的红利,享受着那个时代的福利。他如果不是那个时候做了一名教师,而是一个普通农民,如今肯定要为生计而操劳,能有现在到处游玩这么快活吗?可他却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地抹黑、污蔑那个时代,真是一只白眼狼,小人心态,恩将仇报,可恶至极。
第三,改名的举动另有玄机。此人的网名从“自驾游中国沈阳翁”改为“云游四海一老翁”,实属无奈之举。原来的网名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掉呢?按理说老名字用久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一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字如同熟人、熟客,容易得到支持,也就容易获取流量;二是老名字影响力大,知晓的范围广,粉丝们相互介绍、推荐,更容易涨粉;三是老名字犹如老品牌、老字号,会有品牌效应,谁会舍得改掉呢?但是,这个白头翁显然不是一个善茬,他经常大肆宣扬与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理念相左的歪理邪说,他的视频作品遭到了许多网友的口诛笔伐,因此而触犯了沈阳人的众怒,很多沈阳人不想让其有辱“沈阳”的名声,不让他挂名“沈阳”了,迫于当地舆论压力,他不得不改弦更张,网名里放弃了“沈阳”二字。试想一下,如果他是一个正能量的好博主,当地人巴不得他多多使用“沈阳”二字呢,对宣传沈阳,扩大沈阳的知名度会有促进作用,博主本身也将成为沈阳的一张名片,可他完全做反了,违背了大多数沈阳人的意愿。为了防止被封号,他还另开了一个叫“老翁的视野”的账号,真是煞费苦心。
第四,喜形于色,色厉内荏,绣花枕头,滥竽充数。他在视频中,常常表现出面目狰狞,咬牙切齿,凶神恶煞,气急败坏的模样,言语不够表情凑。他说话常常颠三倒四,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时常重复、结巴,显得思维不严谨,不连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不怎么样,知识积累储备很一般,基本素养平平,与其以往的教师身份不相符,看来之前也是个滥竽充数的教师,有误人子弟之嫌。他发出来的那些所谓诗词作品,那叫什么玩意儿?就是几句打油诗而已,与他的那些会员身份极不相称,看来他的那些称号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沽名钓誉,水分不小。
第五,一群猪队友,事与愿违帮倒忙。他的一些粉丝替他在粉丝群里搞了几场所谓的支持率投票。他们找了另一个与他观点相反,经常揭露、驳斥他的荒谬言论的视频博主做陪衬,发起所谓的投票活动,结果可想而知了,白头翁大获全胜。这种搞笑的举动还想用来证明支持他的人很多,他完胜了。这不就是相声里的抖包袱吗?给广大网友增添一些笑料而已。没准儿某些铁杆粉丝的这一弄巧成拙的举动是他授意搞的一出出闹剧而已,目的就是替自己正名、加分,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没想到效果却适得其反了。
沈阳白头翁的一些拙劣表演实在令人作呕,实属掩耳盗铃之举。朋友们,你们以为如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能得到您的“关注”是我莫大的荣幸,感谢您的一路陪伴,您的关怀让我倍感鼓舞和欣喜,别忘了点一下呗!“关注”、“点赞”、“留言”、“转发”随您的便,觉得开心就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