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句话几乎是从小就在耳边想起,自认总该有所悟吧!直到有一天结识她(他),才发现现实就像那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北京,冬天,寒冷的夜晚。
加班晚归,赶上最后一趟回去的公交车,在司机进站开门的那一刹那,感觉自己都快要涕泗横流了,准备好一肚子感激的话准备一股脑儿倒给司机大哥,但是在上车的一瞬间,司机师傅却迎面给我发来一首《凉凉》,只见大哥怒目圆睁,突然冲我大喝到:上车赶紧往里走,不坐车就赶紧下车,不要挡后面的乘客。我下意识的往后看了一眼——没人呀!
“说你那,小伙子,赶紧往里走”司机师傅明显又刻意提高了嗓门。
我吓一跳,赶紧乖乖刷卡走人。
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脑袋嗡嗡响,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被司机的大嗓门给震到了。思前想后,刚才在上车的一瞬间,自己并没有停留啊,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被数落一顿?
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起身正要找司机理论,脚步还没迈开,司机大嗓门就传来了
“请不要在车上随意走动,赶紧坐下”
终究最后没有找司机理论,但那天晚上,终究被活生生的变成一个很糟糕的夜晚。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交车司机产生了很大的成见。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公司要组织一次比较大型的推介会,领导让我做演示PPT,做完后发给领导让他过目,结果5分钟后,领导给我发来一个Word文档,里面详细记录了以下内容:
1.错别字共计27个,分别位于P6,P12,P14……
2.全篇用了三种颜色作为主色调,但是P13中的三个圆圈却用了其他的颜色
3.P31中的三个圆角矩形,大小不一致,建议统一设置大小为:2.05*2.05
4.……
看完除了崩溃,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词来表达我当时的情绪。最后,这份PPT就以这种来回修改的方式进行到凌晨两点多,我当时多么希望给领导发过去,领导已经睡着了,不在回复我,可事与愿违,领导就像个机器人:7*24H竭诚给您,回复哦亲!
直到凌晨三点十九分,终于收到里面只写着“可以”两个字(当时还没有微信,用邮箱沟通)的邮件时,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呼呼大睡。
但从此对这位领导,颇有微词,从心底对他不认同,认为他太过 较真和死板,关系一直相处的 不是很融洽。
多年后,自己做了部门负责人,团队中有个小姑娘叫小A,被团队成员亲切的称为“及时雨”,不管谁让她帮忙,从不拒绝。最严重的一次,是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晚上要出去约会, 从早上她刚到公司,就看得出,她很重视这场约会,精心打扮 ,午餐时还很开心的和身边的 伙伴分享即将到来的约会。
下午刚到下班时间点,他就第一个 冲过去打卡,这在平时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场景,她都是走的比较晚的。可是就在她打完卡就要 出门的时候,小C突然叫住她“小A啊,我这边有个表格需要处理一下,很紧急,我有点忙不过来了,你能陪我加会儿班,一会儿处理一下吗?”
只见小A眉头紧皱,站在哪里定了足足几秒,然后回过头说
“那需要多长时间呢?”
“很快的,很快的”说这话小C就走过来 一把拉住小A的胳膊往工位上走,小 A就这样在小C的“裹挟”下开始加班。
据说后来她们加班到快十点。
团队成员或真的、或出于自己目的会很喜欢小A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很头疼,因为每次看到她穿梭奔忙与各种帮忙时,会很心疼她每天那么辛苦,但是在月总结会上每个人项目推进成果上却永远没有她。更重要的是她经常会因为给别人帮忙,自己的事情却不能完成 。
随着阅历的加深,自己 处理很多事情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但终归依靠经验得来的方法还是缺乏看穿处理人际事务本质的思路。
于是开始学习各种心理学相关的,九型人格、MBTI……各种报班,各种学,学完之后依旧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终不得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巡讲课上看到一张冰山模型的照片,自己之前所有的经验和所学的东西 突然就一下子被打通了。
冰山模型理论,很早就学习到,但是在这次巡讲课上,用冰山模型把性格分析和行为分析进行区分和界定着实让自己开了一窍。
冰山以下是看不见的部分,如人的性格,气质等,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部分;而冰山以上才是看得见且可以改变的部分。
冰山以下就是九型人格、MBTI、性格密码等研究的部分,可以做到深层次了解对方。但是即使探究到一个人性格最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也是不可改变的部分,在人际互动中只能做到“守”,只能根据对一个人的深度了解然后 去规避一些情况,但很难做到去改变。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甚至专业的过程,甚至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涉及 对方隐私 。很难实现。
冰山以上是一个人的行为风格,行为 倾向,它是可探知、可改变、可预测、有规律的,听到这的时候自己突然豁然开朗,这不正是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极力想要掌握一项技能嘛!
这项技能就是:DISC
DISC是一种“人类 行为语言”,发展的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马斯顿博士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常人之情绪》,研究的是从内而外热内正常的情绪反应。其之后的学者进一步将这个 理论发展为 测评,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DISC测评。
马斯顿博士发现行事风格类似的人会展现出类似的行为,这些复杂的形式风格都是可辨认、可观察的正常的人类行为,而这些行为也会表现为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
行为特征分析基于DISC理论,展现了四个基本风格,遇见其可能的工作表现。
为我打开这扇大门的主讲老师就是:李海峰老师
他在课堂上激情四射,能量满满,他能够抓住每一个 学员的注意力,跟着他的思路去走。
DISC根据一个人 行为风格的快慢和 关注人还是关注事,将人的行为特征分为四种:
D(Dominance)支配性
I(Influence)影响型
S(Steadiness)稳健型
C(Compliance)谨慎型
一如我的经历中遇到的那几个人,公交司机,是一个典型的D型行为特征表现更加明显的一个人,他的语言风格就是 简单直接,更多会关注事,他对所有都会用这种交流方式,并不是在针对特定的某一个人。现在回想,自己那一晚委屈的趁夜未眠是有多傻。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不懂,所以凭添几分委屈。
自己遇到的那位领导,是一个C型行为特征表现更加明显的一个人,他更注重细节和流程,近乎一个完美主义者 。
仅仅因为自己不懂,所以错失了一个原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领导。
作为管理人员的自己,对下属的表现头疼不已,但恰恰小A是一个S型特征表现更加明显的一个人,S型也叫支持型,她就是比其他人会更加关注别人的需求和感受。
仅仅因为自己不懂,所以错失了让对方有更大提升同时让自己变成一个更优秀管理人员的机会。
在未懂之前,身边所有人的处事风格,都是他自己本心发出——看山是山
这时候,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懂了之后,发现每个人的行为风格,不一定是他要刻意如此,而更多的是他的行为倾向——看山不是山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DISC帮助我们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未来还需精进,当所有人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区分,到底属于哪种特征,只需微微一笑,其实已洞察万机,便是——看山还是山。
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感恩DISC,感恩海峰老师,感恩双证班及所有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