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岳晓东老师的著作《登天的感觉》里写过的一个案例,有一名学生曾经有女友,后来由于好奇和叛逆,又去尝试和发展异性恋,以致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了混乱和困惑。岳老师对他进行了心理咨询辅导,帮他理清了自己的情感和性取向情况。
岳老师认为,这名同学表现出混乱的性取向,其实是出于原生家庭方面导致的心理压力,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和好奇心理,才会去尝试不同的性取向。后来岳老师帮助他解决了心理障碍的根源,他的性取向也重新明确起来。
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的课程讲解以及一些知识介绍,认为少年时期并不能因为对同性的特别好感而确定是同性恋。只有在生理和心理成熟后,发生一些性接触和性激情,才能断定是同性恋。
因此,许多十多岁的少年大可不必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同性恋,也不必因此而感觉困惑、慌张、害怕。
在青少年成长的经历中,对同性产生亲近和依恋的情感是正常的。这个时期的同伴效应会很明显而强烈,大家主要通过同伴接触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对同伴群体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即使等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足够成熟,对同性产生性欲望,有着同性的取向,也不用过于害怕。
同性恋的出现既有基因原因,也有心理因素,即使不接受,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并有其存在的理由,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抱着平等开放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虽然很多传统的父母并不接受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恋,但与其忧心责怪子女的性取向,不如在教养的过程中多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给予积极关注和自由的尊重,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
这个社会对于如何平等看待和包容不同的性取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