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5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一句虽然长,但是意思却很明确。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去摆脱它们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其名声呢?君子时刻都应该以仁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怕是一顿饭的时间,最紧迫的时刻,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的标准去办事的。”
稍微多说一句,这一句看出孔子的务实,他并不是道貌岸然的道德家,他也喜欢富贵、厌恶贫穷,只是贫富并非他最关注的,他所关注的,乃是道德水准,人生修养。稻盛和夫说:人生一世的意义,无非是修炼灵魂。在孔子那里,也是如此,在古今中外大圣人那里,似乎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