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1章《“秃鹫”横行与钱生钱的时代》说了什么?
第1章中“发生在资本主义前沿阵地中的故事”小节中,作者通过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经历讲述了一个道理:分析一家公司的价值要清晰地了解公司创造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在深入的思考后,作者指出,企业的本质不是会计,不是制度,不是营销策略,也不是组织系统,而是生产价值的生态系统。
在“‘秃鹫’来袭,开展之前已定胜负”小节中,作者向读者解释了什么是秃鹫基金(Vulture fund)。所谓传统的秃鹫基金指的是通过收购破产或即将破产的企业,再以恶意诉讼等方法,谋求高额利润的投资基金。后来,它成了具有贬义性质的投资基金的代名词。
在分析美国秃鹫基金收购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案例过程中,作者指出“西方人并不是等游戏开始之后采取争取胜利的”,由于在收购条款中加入了“当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不能收回给企业的贷款时,其产生的的亏空要由日本政府拨款弥补”这样的极端不合理条款,造成了美国秃鹫基金只用10亿日元在没有风险的前提下赚取了超过2000亿日元的收益。
在这一章中,作者指出了欧美会计标准与日本传统会计标准之间的差异。欧美会计标准在评价公司和股票的价值时,往往以企业的发展潜力为依据,而传统的日本会计标准评价公司和股票的价值是参看企业在“过去”所积累的财富,即净资产。20世纪末日本,发生了“会计改革”,日本企业和股票的价值由传统的以净资产为主要标准向以所谓企业发展潜力为评价标准过度时,由于两种评价标准的不同,造成了日本企业股票价值的不断缩水。
在“在人们的不安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金钱”小节中,作者对2008年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另类的解读,作者认为“美国的金融机构用各种手段把一笔原本只有30兆日元的贷款债权炒到了300兆日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的只有金钱的数量,实体价值却没有得到任何提升,结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导致这场危机的爆发。
在“满足欲望如同饮鸩止渴”小节中,作者指出,满足欲望就像饮鸩止渴,人们通常用人寿保险和赌博等方式安抚心中的不安,保守而谨小慎微的人交纳了太多不必要的保险金,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则把金钱拿去赌博。
在“行将木之时才能成为大富豪”小节中,作者指出,拿人寿保险来说,发达国家的入保率为5%,而日本却超过了9%。作者用金融学的视觉来看人寿保险,指出其实质就是“拿自己的生死做赌注”,如果只是人寿保险(不包含同等金额的大病保险的话),它是那种不死就赢不到金钱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赌博,而且是稳赔不赚。同样的道理,在日本,彩票也是如此,因为庄家拿走的头钱占销售额的52%,所以在日本买彩票也是稳赔不赚的商业活动。在小节末尾,作者指出,我们应该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想清楚某物对我们道理有什么意义,然后再考虑付款。
在“没金钱的悲剧与有金钱的悲剧”小节中,作者指出,幸福的本质就是一体性及其带来的和谐感。一体性是爱,是实现幸福后的满足感。现代人的幸福问题,实际就是感知问题。幸福是在我们感知世界时,根据我们对世界作出的解释而产生的一种愉快感。极端点说,幸福是被“解释”出来的。我们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去改变社会体制,而是要开发自身的感知力并及时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势。
在后记小节中,作者指出用金融杠杆赚取金钱的道理。作者指出,经济活动中有两个杠杆,即OPT(other people’s time)和OPM(other people’s money)。因为在所有商务技能中,唯独组织力学和行为心理学有必要认真学习。同时,作者建议每个人要提高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