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方舱第七天。昨天半夜几乎每个人都起来看自己的核酸报告了,幸运的是我们一起来的11个人全部正常。这样一来,今天再做一次核酸,就可以回家隔离了,每个人都觉得有些激动。
今天一切都非常顺利。今天的午饭是入舱7天来第一次按时送到,做核酸的护士也早早来到了。没有盼望和等待,大部分时间就用来读书了。今天把拖了很久的《柳林风声》读完了。
《柳林风声》是这两年大火的心理学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前传,这部出版于1908年的英国童话文学经典,被公认拥有着足以跨越时间与文化差异的文学价值,“几乎每位二十世纪出生的英语作家,都视这部小说为其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
这部美好的成人童话故事背后,是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特异的人生经历。作者40岁的时候,儿子阿拉斯泰尔出生。然而,这个孩子天生单目失明,另一只眼也斜得厉害。夫妻俩不愿面对现实,宠溺地称儿子为“小老鼠”,并坚信他是一个天才。
从孩子四岁起,格雷厄姆每天晚上都会为他讲一小段动物故事。1908年,这些零碎故事结集出版,便成了《柳林风声》。这个有着不幸童年的父亲,却在给儿子的信中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天地,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体味到了美,让成人忆起了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个纯真世界:头枕着晃悠悠的小船,心向着蔚蓝的天空敞开……
故事发生在岸边的柳林。确切地说,格雷厄姆笔下的这群小伙伴,其实写的就是英国乡绅。那里风光旖旎,他们或泛舟湖上,或围炉夜话,虽偶有争执,却从不会真正记恨对方。
故事的基调是优雅的,描写的笔触是细腻的。作者不仅优美细腻地写景绘物,还生动俏皮地描摹书中角色的丰富内心,几乎不动声色地写出一系列复杂微妙的情感体验,时时刻刻牵动读者的心。书中的主角有四位:
①鼹鼠。书中出现的第一个角色。春天来了,它向往外面的生活,从鼠洞中出来,结识了水鼠这个朋友,水鼠让他拥有了友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了很多技能。鼹鼠喜爱这个朋友,不愿意违背水鼠的意愿,但它也向往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它的不足是缺乏生活经验。
②水鼠。永远忠于他那日夜奔流不息的老河,是很好的朋友,事事处处为朋友着想,有一个好脾气,有耐心。水鼠收留了离开家的鼹鼠,但当鼹鼠想念家的时候,又毫不犹豫地满足鼹鼠的愿望。和老獾一起帮助蛤蟆,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③蛤蟆。家庭富裕,有一栋漂亮的房子。喜欢交朋友,愿意为朋友付出。他常说:“我才不在乎呢,就是想给你们找点乐子。‘要为别人而活’是我的座右铭。”蛤蟆天生健谈,又总是满脑子的奇思妙想。爱吹牛,爱赶时髦,兴趣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蛤蟆是一个顽劣乖张的“问题少年”,但这个喜新厌旧、狂妄自大却知错能改、珍视友谊的浪荡子,真是可爱极了。虽然他偷车、越狱,兴奋起来忘乎所以,但朋友们都会包容和原谅它。最为纯真的友谊,总是没有道理的!
④獾。有权威,是黑森林中令人尊重的长者。愿意指导和帮助周围的人。
书中蛤蟆的“为别人而活”我认为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做一个利他者,让他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快乐,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太阳,因为自己能量充足,而照亮他人,温暖别人。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成为一个迁就他人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其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但应该是第一种“为别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