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记事那阵儿,就觉得日子过的很惬意。哪怕是跟父母一起去建筑工地干活,他们进行把沙石、水泥、水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混合,我在一旁递个铁锹、小铲什么的,渴了就去买个冰棍,累了就随地躺在尼龙袋上。工地上的人大都认识我,也愿意陪我玩一会,甚至会偷偷晒给我几块糖。那时候不知道羡慕是什么,觉得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工地搬砖也很好。
到了上小学年纪,逐渐开始有了同学的概念。由于刚从外地回来赶入学时间,就跳过学前班直接上了一年级,也成了班上年龄最小的人。基础不好,学习不好,还经常被班主任体罚,放学后留在学校打扫卫生,不打扫完成不让吃饭。不记得当初是不是反抗过,哭过,但好像每次也都有打扫。但回家之后,看到客厅贴满姐姐的奖状,虽然表现的满不在乎,但心底却开始羡慕,也暗暗下决心在家中贴奖状的那面墙上要有我的一席之地。
或许是想摆脱卫生劳作的念头激发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小学二年级终于迎来自己学习的第一个跳跃性高度,拿到求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那时,突然对班级同学有了印象,他们也生动立体活泼起来。按照学校传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要合影留念,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照片刚洗出来在班级内疯传的景象,可能那时自己也正被别人羡慕着。
曾经以为我的学习会像小二那样一如既往的好下去,可现实又有多少会让你轻易如愿。由于家庭原因,第二年我就转到了市里的小学,是要接受更好质量的教育。于是,我从到市里念书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成绩一直在中间徘徊。庆幸的是,我玩的很开心,和很多人在一起谈天说地,骑自行车追逐着一起回家,自习时间偷偷读小说、看漫画,虽然也见过学校表彰大会优秀学生代表发言,但总觉得,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第一年参加中考,成绩不理想,回去复读。看着初中三年同学大都陆续上高中,我去另外一个初中复读,上初四,封闭式管理。复读的初中在闹市附近,仅有一个狭小的操场,索性懒得下楼,只在四楼临近走廊的教室里面,翻书、做题。那一年,我还保持同样在其他学校复读的初中同学写信,相互鼓励,没有觉得多苦,也没有多羡慕高中,只是按部就班,当做是初中三年玩太多的一个交代。
到了高中,从勉强到重点班到一直在重点班,每次分班考核也都没有分出去,还额外享有学校免费发的《五年高考三面模拟》,甚至还会有一些生活补助,这些让大家也都觉得仿佛高中开了窍,考个好大学绝对没问题。隐隐约约在家长与别人交谈过程中流露出自己也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但对我而言,高中也没觉得多用功,只是按部就班而已。或许这就像是围城,被羡慕的人自不知,羡慕别人的人不能感同身受。
高考,失败,复读,再次高考,来到大工。到了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才算是走了出来。遇见天南海北的人,听到缤纷多彩的故事,也尝到种种场景下不同滋味的酒。拿过奖学金,做过学生干部,还在大四有幸当了回班长。大学,身边的人各有各的优秀,学习成绩好的总是看起来毫不费力,家境贫困自立自强的总能轻易找到兼职,交际能力强的总是能吸引大家目光,长得帅的看着美的总是那么得体,唱歌动听的总觉得和我用的不是一个麦……面对这样的人,一点不羡慕是假的,可渐渐的,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忧愁”,只是他没有找你诉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羡慕”,因为他站在他的高度也会看到比他还优秀的人。
日子,过对了的才是你的,过不对的就像别人的影子,可以映在你的身上,却始终触及不到你的心灵。你可以去羡慕别人,更有必要去耕耘自己。合理的给自己定一下位置,然后树一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欣赏和学习身边人可以为己所用的优点,每每小进步,步步小确幸。即使不是最优秀的,也是一般优秀的,甚至也被别人正羡慕着,就差没有告诉你。
过好自己的日子,你会越来越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