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以前都显得比我实际年龄年轻一点。我大学毕业工作两年以后坐火车,还有旁边的老太太,关心地问,“你读高中几年级,怎么就一个人坐火车?”像我这种圆脸,矮个,唯一的优点就是比自己实际的年龄显得年轻一点。
现在这个优势慢慢的没有了,岁月已经慢慢的把我磨砺成了一个愁眉苦脸的小老太太。
我经常揽镜自照,反省这个变化是怎么造成的。
今天晚上和我们家叶老三一起朗读一篇小说,忽然就发现了答案。。
让3个孩子读一本华文小说,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买各种各样,妈妈们、网站上,还有图书馆里推荐的,有趣好看的华文书。
就是这样一些有趣的书也架不住孩子们生词太多,读起来比较生涩有困难,所以基本上每一本华文书,我都必须和他们一起读。
眼看着我们家叶老大,对华文书越来越不感兴趣,。叶老二今年必须对付应试,所以,靠阅读来提高华文水准就只能是叶老三了。
叶老三平时学其他的科目都还好,但是每次到学华文的时候,就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花招。
小便嘘嘘,总是在这个时候,这个不用说;
一定要,喝一次或好几次的水,这个也不用说。
心情不好,实在是不想学华文,这样的时候也不用说。
忽然背上有点痒,需要擦点药。这样的时候也不用说。
什么原因都没有,可是妈妈你等等我,多五分钟,这样的时候也不用说。
我读5分钟的华文书,可不可以玩半个小时的电脑?这样完全撒赖讨价还价的谈判也不用说。
你是哄着哄着,让他安安静静能够坐下来,拿起书,就已经是个大挑战了。但这只是艰难的任务,刚开了个头。
安安静静的读一小段,就更难了。比如说这一句:鸡妈妈用她的爪子,把一粒圆圆的鸡蛋,刨出来送给它的主人做晚饭。
这样的一句话,他一读错别字就三四个。关键是每一个他都能找到一个说法。"麻麻麻麻,这个瓜子,真的是和爪子很像很像对不对?我不是故意读错的,可是他们真的是很像”,这个时候如果我不斩丁截铁的,把他的话匣子停住,那他就会从猫的爪子到狗的爪子到他自己的手为什么不叫爪子,给你各种各样的比较和讨论,这段话就没完没了的读不完了。
接下来,他就说,“这个一粒的粒,我其实记住了是li,可是我上次记得是一颗鸡蛋,为什么有时候鸡蛋是一颗,有时候它是一粒呢!你说这样会不会比较麻烦?”如果这个时候我顺着他的话说,他会和我继续没完没了的引申。我赶快苦着脸,打断他,继续读。
然后,毫无意外的,刨出来的刨他也不会读,读成包子的包?还问我说:“麻麻,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鸡要把鸡蛋包出来呢!我以为只有包饺子才叫包,或者是书包的包才叫包”。如果这个过程里面我稍微笑了一点点,那无疑是个极大的鼓励,那他就开始,口无遮拦的,天南海北的的一顿乱扯,思路像脱缰的野马,收都收不回来。碰到他自己觉得好笑的时候,随便我怎么绷着脸,他都能前仰后合的笑个够,场面就绝对失控了。
好吧!如果到这里他的问题都还算正常的问题的话,我耐着性子,皱着眉头,基本上还可以勉强温柔的对答。接下来的问题,就让我无言以对了。
球同学非常神秘的问我说:"麻麻麻麻,我发现一点好奇怪的事情,你~知~道~吗?小鸡不是从鸡蛋里面孵出来的吗?鸡蛋不是鸡的孩子吗?为什么鸡妈妈把她的小孩拿给其他人去吃呢?”一边说一边他还,配合的做出一副细思极恐的表情。
这种问题,既关乎科学,又关乎伦理,我皱着眉头,怎么想也想不清楚,如何给他简洁明了的回答。小伙子一看我卡住了,兴致大发,继续各种没完没了问问题。
短短的一个小故事,我们读了一小会儿,讨论半天,错别字纠正半天,你问我答,说了半天,一个小时下来就读了一段,不能说我使出了洪荒之力,但确实也是精力憔悴。读完一小段,口干舌燥,腰酸背疼的站起来,镜子里瞥见一个累得眼神涣散,披毛散发的中年妇女。
忽然就在那一瞬间明白了,我是怎么老的。
养着三个小瓜的生活一般人以为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