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96
卷五·五邪第二十
1/5
原文: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脏”字当为“椎”——译者注)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原文译文对照:
~~~~~~~~~~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
病邪侵入肺脏,因肺主皮毛,故有皮肤作痛的证候;
寒热,
又因肺属金主寒,故肺受邪则恶寒发热;
上气喘,
肺又主一身气血之肃降,故肺有病则气失肃降,逆上而喘;
汗出,
肺主治节,主全身里外各关口之启闭,肤表以汗孔为关口,故肺受邪则关口不密、汗孔疏松,致卫气漏泄,体现为汗出;
咳动肩背。
肺为五脏之华盖,居于膈上,与肩背部之胸膜后壁相紧附,肺经又经行肩部之腋区,故当肺气上逆引起咳嗽时,会牵引肩背部作痛。
取之膺中外腧,
可取刺膺中(侧胸部)部位上,手太阴肺经自体腔内部出于体表层的本经之外俞穴——云门穴和中府穴,各灸5壮、进针3分深,云门穴忌深刺,深刺该穴易致患者因肺气上逆而窒息身亡。
背三节五脏(“脏”字当为“椎”——译者注)之傍。
以及背部膀胱经上、第3节胸椎骨旁的肺俞穴、第5节胸椎骨旁的心俞穴。其中,肺俞穴进针3分深,留针7次呼吸的时间;心俞穴可灸而禁刺。
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进针前,医者应以手速按穴位所在区域,找到令患者感觉爽快的点位,再于此点位进针。
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手太阴肺经有别行正经上走缺盆,自缺盆穴循喉咙上行,在约当扶突穴处,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合。因此,肺脏受邪,还可取刺锁骨窝处的缺盆穴,以使肺脏邪气向上散越而出,进针二分深,留针七个呼吸的时间,进针不宜深,深刺该穴易致患者因肺气上逆而窒息身亡。
~~~~~~~~~~
老黄历择吉,2024.7.11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9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