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子的道德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无为",是他所提倡的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以前,我也是如此认为,觉得老子的思想过于消极避世,对现代人来说没有学习的意义。
年初,因缘巧合,开始"旅读"道德经。利用在地铁、火车和飞机上的时间,半年下来竟然读了几十遍。一字一句地读着,一点一点地体会,一人一事地实践。如今,我惊喜地发现,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是字字玑珠。同时,我也沮丧地发现,人们对道德经的误会太深了,人们对老子的谆谆教诲太不了解了。
如果我说,老子不是让人们不去作为,而是鼓励人们去做大作为,并且告诉人们方法,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有大的作为。你会相信吗?
首先, 为什么我认为老子提倡的是"为"而不是"不为" 呢?通读完道德经,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是老子认识宇宙的通路。在大自然中,他最欣赏的是"天地"和"水"。天地和水难道是不作为的典范吗?肯定不是,老子也知道天地生万物,水利万物,是大作为的典范。可见,老子提倡人们要胸怀天下苍生,着眼于大作为,而不要局限于一己一国私利去胡乱作为,那不如不为。正如老子直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鼓励君子应有"治大国"的志向,但过程中应该象"烹小鲜"一样小心谨慎,而不应该胡乱作为。
其次,道德经的核心思法是想告诉人们怎么才能有大的作为。老子也是从大自然中去学习,去体悟,去阐述的。正如老子所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才生"。老子认为天地虽然孕育万物,却能做到不占有一物(生而不有),最终才能成就天长地久。老子也教育人们要向水学习方法。"水利万物而居于恶",水给万物带来益处,却永远居于万物的最低处,居于万物都不愿意呆的脏乱差的地方。所以,老子直接点出,君子如果想要有大作为,必须做到"为而不有",做到"功成身退"。读到此句,大家是否会想到现今最火的商业模式一平台化。例如阿里巴巴,滴滴,包括简书,公司和程序员创造出来这些平台,却不占用, 反而开放出来让大家免费使用,结果是什么?
所以,当我们读懂道德经,就会明白,老子真正提倡的是大作为,而不是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