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二十九)
——赶庙会
作者:奉法如天
2022年4月12日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是老家村子里的庙会,在这些日子里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在庙会上不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还可以吃到一年才可吃一次的麻糖(油条)。
庙会是在一个由几个打谷场连成的,很大很长的场子进行的。这个场子平时都由各个村子使用,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就用来打麦子。到了秋天,地里收获来的谷子、玉米等一些农作物也都拉到这里来晾晒干,玉米则收起来后由家里的大人、小孩,在不忙的时候手工把这些玉米轴上的玉米掰下来;谷子则由村子里的妇女们从谷草杆上用刀把谷穗割下来后,再用牲口拉着一个用石头凿成的碾滚子,由一个人牵着牲口缰绳转着圈儿碾,只到把这些谷穗上的谷子都碾下来为止。
谷子碾下来后,把它收成一小堆儿一小堆儿,再用木锹铲起谷子向空中扬起,让那些带着谷糠的谷子在空中飞向远处,谷子粒抛向远处,谷糠也随着风刮在一边,这样,就把谷子和谷糖分离开来。
每年的庙会就是在这个地方进行,一般庙会是三天时间,后来又改为七天。听大人们说庙会的用途主要是为各家、各户购买牲畜和一些农具等生产资料提供方便。所以,当地人也称“骡马大会”。
在庙会上,主要是出卖一些骡子和马等生产资料,当然也有毛驴。因为毛驴价格便宜,比起骡子和马来,虽然不如它们有劲儿,但驴更听人话,也好使唤,加之购买成本也不高,所以在村子里驴是非常受欢迎的。
除了这些主要的生产资料以外,在庙会上还有很多炸油条的,村子里人称油条为“麻糖”。也有的炸油条商贩向油条里面放些糖,做成正方形状,吃起来有点脆脆的感觉,但并没有麻麻的感觉,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都叫它为“麻糖”。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艰苦,只有在过庙会时,才会有炸油条的人,因为在平时即使有人炸,也没有人买。那时的人们收入很低,不是过年、过节是根本吃不上油条。像油条这种食物,在那个时候可以称得上“奢侈品”,所以平时村子里人是很少吃得上。
在庙会上,除了卖油条的以外,还有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品,像核桃、花椒、柿子饼、干萝卜条、干豆角、红薯干、干土豆条、南瓜干、白菜干等都是当地的独有产品。
不过,也不是光有这些农村特有的东西,记得那年我们去庙会上玩耍时,就见到一个很稀罕的事情。
在庙会的一个较为偏僻地方,我们看到了一群正在那里学习变魔术的人。走近时发现在地上还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教魔术,一样十元”。
我很好奇,便毫不犹豫地从身上掏出仅有的十元钱,交给了那个教魔术的人,还学了一招变魔术。记得是用一个鸡蛋做成一个叫做“扳不倒”,现在人称“不倒翁”。
方法是:先用一个鸡蛋,用一根针在鸡蛋上面扎一个小孔,把鸡蛋清从这个小孔里面倒出来,把鸡蛋清理干净后,晒干再向鸡蛋里面灌入细沙。
沙子只能装鸡蛋的三分之一,把这个装了沙子的鸡蛋放在地上,鸡蛋不会倒,始终是直立的,所以叫做“扳不倒”。
我按照学习的方法回去试验了好几次,但怎样也没有立起来,心里想着,肯定是上了当......。
写于202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