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正月闲时去书店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邂逅《一一风荷举》。那封面上溢满生机的青风轻拂而过,挽留我的驻足;而那尽态极妍的红莲绽放生命,撩动我的心弦。
信手翻至目录,其中只有《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是我之前接触到的!那是前年在一次会上蒋忠老师分享给我们的一勺鸡汤。她作为一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能自己弹奏生命的乐章,决定让他独自去上小学。可当孩子走出家门,又不免担忧,于是向世界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其中最有感触的便是“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温馨提醒,一粒小小的花种怎样通过教育的悉心浇灌下开花呢?我认为需要爱心作阳光,耐心作雨露,细心作清风,尽管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最后总是能绽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一念及此,便决定穿过曲径通幽,领略张晓风笔下的“一一风荷”。
苏轼望月长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在向远方亲人倾诉思念之后的豁达,因为虽相隔千里,但共赏的是同一轮圆月。晓风却独辟蹊径,“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只爱圆月,也应爱缺月。”毕竟圆月缺月原本就是同一个月亮,因此印证了古籍中的“月,阙也”的解释。
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仲尼积极入世,固执地要求“正名”,而晓风关注自然风物,喜欢“问名”。每次遇到不认识的东西时,总是爱问:“这是什么?”总是会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尽管如此,她认为在茫茫的人世里与它们的相逢就是一种缘分,应当心存热忱。比如在遇到开得散散的白色小花时,一开始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与花店里的女孩比比划划它的模样,女孩脱口而出“那是满天星”。她欣喜若狂,抱着开得密密的星辰回家。这问名其实就是要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热爱一草一木。若不留心观察生活的点滴,怎能品尝甜酸呢?
欲把“风荷”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风荷”中不光有暖暖的亲情在流淌,还有浅浅的哲思在低吟,还有一切的虔诚相遇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与“风荷”结下的缘分不仅如此,“风荷”的世界还等着我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