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简单平和,与自然亲近,与天地一体。虽然已经有两个儿子,嘴上常常说想女儿。其实心里明白我还是比较喜欢男孩。几万年的历史决定了女孩的常规特质,较男孩终究是多了许多限制,不论是身体还是年龄。
有那么一两年我极其女权,向中性靠拢,不论穿着还是行事都表现得像男人一样,作着种种小叛逆,干着欲与男性比肩的事,厌弃自己的女性身份。虽现在没有那么极端,但始终觉得女性自由生长的先天条件不足。庆幸生了两个儿郎,希望他们像雄鹰一样自在,而无需顾忌这个社会为女性设定的种种期盼与樊篱。理想其实是三个男孩,但在中国社会的确有点累。
今天,12月23日,小儿出生也满一年了。
《魔鬼经济学》里有一章专门探讨完美父母,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此为止,我比较认可作者通过大量调研得出的结论:
当多数人准备拾起育儿经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颖、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当,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而至于你的所作所为则并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你本身的特质。
大儿出生前后,读了很多孕期产后育儿知识,那些专家像拿紧箍咒一样罩着我,每一步我都小心翼翼,生怕与专家相悖带来恶劣后果。可以拿来做例子的是,某专家说小孩不能抱惯,抱惯就放不下。小孩不能总带出去,带出去就不想回,诸如此类。于是,与不会说话的大儿滋生很多对抗,在对抗中自己精疲力尽。现在回想起来可怜的大宝被我这个无知的妈整的,怪可怜的。
至小儿,许是自我也成长些,一切很放松。我以心与情去感知他的感知,经验他的经验,以自己最大的爱去包围他。教条?经验?统统say no。他哭了,我就抱,他要走,我就走,他笑了,我亲亲他,他发脾气了,就让他爆发。一切如流水般自然,回报就是他非常好带,人缘也好。虽然小儿至今不会讲话,但他可以不用语言表达他需要的一切,并能被我们大人领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感知变强烈,小儿虽然是个小孩身体,但我感觉他内在住着个成人,他清楚我的一切,喜怒嗔痴,哪怕掩藏的一点点不耐烦,他都会洞察并表达他的意见。最搞笑的是,他会以坚定的力量和强悍的手段,与哥哥强烈的争夺妈妈的爱。这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若干年后说未来人类放弃语言交流,我相信那一定是真的。语言局限了我们的思维、感知,我们用灵魂去感知交换就够了。
望着小儿熟睡的脸,真的很难想象,刚一岁的孩子带着这么鲜明的个性。根本不需要我去塑造什么修正什么培养什么,呵护他灵魂里自带的向上的力量就足以让他长成参天大树。
以前努力去做一个园艺匠,自以为正确无比;现在明白安静做树苗下的小草,看着他们长大,鼓励他们伸展,欣赏他们的自发力,是更为明智之举。
父母虽然决定不了孩子的个性与具体能力,但至少可以铸造孩子双脚站着的舞台。所以我们仔细认真布置好舞台,音乐由他们奏,舞步由他们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