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感觉大抵是讨论些生活工作平衡之类的文字,现在类似的书和文章很多很多,出于对樊登老师的信任,我开始了听书的过程。
书中说只讲原理,只有懂得了鸟为什么会飞,才能可能模拟飞行,而不是傻傻的觉得有了羽毛就能天空翱翔了。
书中还提到了人生的战略规划问题,无独有偶,恰恰在前一段时间,我在张萌萌姐的年度复盘课里也听到了所谓的人生战略, 顿时,我来了精神。
樊登老师介绍说:我们理解的事业成功,是对自我的事业具有强烈的满足感,是每天早上一醒来,想到自己的工作,就感到很幸福的状态。而达到这个状态,有两个前提,一,能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工作,二,有能力把目标工作做得出色,这正是战略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两重含义。
除却找到精准的目标不提,我对我们到底被什么激励兴趣冉冉。物质激励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可能也最容易见效。
动因理论却启发了我。以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为代表的动因论者提出了更好的见解:人们需要报酬,但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的动因是:发自内心的想做。这个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
樊登老师还举了个小孩子拼图的例子,两组小朋友,一组拼出一幅图给一个硬币,另一组则什么都没有,就单纯的让孩子玩拼图。到某一时间,老师说下课了,有硬币奖励的那一组立刻停止离开,而没有奖励的一组小朋友则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我突然想起来近期对我家大宝使用的21天激烈法了,确实他有时会说如果不录音打卡没有礼物的问题。虽然他很喜欢和我一起读英语,但是小孩子毕竟理解力有限,我下面得需要慢慢弱化他的每日打卡和奖励之前联系了,往深处引导让他觉得有挑战有乐趣同时又有所得,或许这样才能激发他真正长远的自我内心的学习动力。
综上,我认为动因理论的激励因素是让我们对某件事拥有强烈满足感并拥有长久动力的来源,而物质激励则辅助于正向反馈,对自身成绩的某项肯定,锦上添花而非屠龙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