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写了好久了,从去年开始,但中途因为一些原因耽搁了,今天翻草稿箱才发现。
自古至今,土木工程没有停止过它的脚步。
人类衣食住行的百分之五十,土木工程现在就要面临这个问题。
建筑物它不仅仅承担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还有文化的传承作用。
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它既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又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当时老师的课时津贴,一年七拼八凑都凑不起来。
像现在这种房子以前叫洋房呀,我们以前住的都是土房,只有一栋洋房,学校办公的,其他都是这种土房。
我们一个岩土所,只有一个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四个桌子,我们当时只好自己集资,建了一栋土木科技馆。
我记得当时我们系主任的办公室是一个水泵房,我们的专用教室都是分散在学校的各个公共教室里面。
在原来的设计院专门辟出一个地下室,给我们建筑系的老师在里面做设计。
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能订到国外的一些建筑杂志,但是又很贵,又没钱,得用外汇,所以说当时真的是很困难。
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王老师,对于我们能走向一个比较独立的这样的成长之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老师对我们学生非常负责,对我们学生非常非常的好,非常和蔼,他们是全心全意地扑在教育教学上。
我们的设计得奖以后,奖金发回来了,不是老师说该怎么分配这笔钱,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做决定。
我们期望创造一个这样的一种和而不同的这样的学院的文化特质。
工程学科,它的动力来自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对社会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思考。
能够站到学科面临挑战的前沿。
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公忠坚毅,才能堪当大任。
建筑工程,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型基础设施,以更多人本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更加的符合我们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相信未来土木工程会跟更多其他的学科有交叉和结合,他会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传统学科。
建筑工程的未来将面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围绕绿色、高效、智能、信息化、工业化、可持续等研究前沿,用大科学,高技术的视角,深入对宏观和微观领域的探索,推动建筑工程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为人类文明传承和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