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继续分享我的情绪日记。
晓东情绪日记21——平静
平静,我个人的情绪解读是:平和、宁静。无所忧、无所惧、无所扰,不悲、不喜、不惊,没有念头、没有思绪,和自己安安静静的在一起。
关于平静,我的一个体验是:
一个因为两分钱红包引发的“惨案”之后,我感觉到了委屈、冤枉、否定、受伤,后来经过自我疗愈,恢复了平静。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我在我参加的一个工作坊的同学群里,有时候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出于感激,我会发一些红包。记得有一次,因为感谢A同学,我特地在群里发了一个100元的专包,结果中途被另外一个同学B截胡了。而且,B同学的值得感特别强,像个熊孩子,一副耍流氓的腔调。我内心有些气愤,不过为了维护我好人的形象,同时,也不想因为攻击了B同学,让她受到伤害。干脆一转念,祝福她,告诉对方是值得的。因为在群里发专包,被抢是经常发生的,我自己也有责任,下次要发专包,私发。
这件事情虽然就这么过去了,我也没有探究到底,对于B同学的气愤情绪依然还有残余。
今年下半年,因为公司的生意不太好,我的收入有比较大的降幅,心里就感觉有些穷。所以在群里我发的红包金额就比以前少了很多。
在群里面我又显得比较热心,经常会分享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新学的理论和技术。看到同学有困惑,我会主动同理他的情绪,还帮助他出谋划策,支持和鼓励他。另外,我也有一点私心,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感激。有时候,得到我帮助的同学会发点红包回报我,能收到红包,我非常开心,感觉被认可,自己的价值感得到了提升。
这种因为帮助他人,我收到红包感恩的事情,经过了几次之后,我形成了一个新的需求模式:我用我的能量和技术去帮助别人,希望别人用发红包的方式给予我认可和肯定。如果对方没有主动发红包,我就主动向对方索取一个两分钱的红包。我内心的认知是:对方两分钱总有吧,发个两分钱红包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收到一个两分钱的红包,我依然感觉到是被认可和肯定。
后来,在群里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我感觉我因为经常分享自己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多次帮助到C同学,不过,在我印象中,她从来没有发过红包给我。在一次我认为的帮助她之后,我尝试跟她要一个红包,她不愿意发。我猜测她是不是因为感觉心里穷,而不愿意发红包。所以我就降低难度,跟她要一个两分钱的红包,我想她两分钱总愿意给吧。可是,她把我跟她要红包理解为一个控制和要求,她对控制和要求特别敏感,无论我说什么道理和理由,她都不愿意发,还感觉到被我强迫。我不但没要到我想要的认可和肯定,还感觉到了被指责和否定。我抓狂至极,因为不被理解的委屈和被否定的痛苦,我向她发泄了我极大的愤怒:我都这么努力的证明我自己了,你居然看不到!也不愿意给我认可和肯定。我把她投射成了我的父母,因为小时候经常被他们打击和否定,他们教育我的理念就是:批评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同时,我为了展示我对别人的认可和鼓励,我在群里面经常发一些每人两分钱的红包。结果是有一些人理解为认可和鼓励,拿了红包很开心。有些人觉得我是在恶作剧,故意羞辱他们。有些人觉得我很小气,发个红包才发两分钱,抢红包的手机流量费都不够。后面两种反应让我出乎意料。
前两天,我们工作坊的同学在线下聚会上课,有些同学就说起了我这个发两分钱红包的事情。带领老师和同学们给我戴上了一个“小气”的“帽子”,给我贴上了一个“小气鬼”的标签。
我心里很是委屈、气愤,感觉被冤枉了,当时就想解释并澄清事实和展示我的内心活动。我想解释是因为B同学乱抢红包,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淘气包的样子,我才不愿意在群里发大金额的红包。另外,是因为C同学不愿意发给我两分钱的红包,我想做一个示范,所以才主动发两分钱的红包。却不曾想到被误解成为了一个小气鬼。
我有几次想举手发言,不过,当看到当时b同学和c同学的状态比较差,能量比较低,我于心不忍,不想再责备她们了。
我和我自己对话:他们给我贴上一个小气鬼的标签,我并不认同。我并不是一个小气鬼,虽然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并不富裕。我认为我很多时候还是非常大方的,懂得感恩,懂得欣赏。
我就当是自嘲一下自己,可能有时候我也会显得小气,或者被别人认为是小气。同学们笑话我,他们因而得到一种优越感的满足,为了这份满足和快乐,我也没有白白被嘲笑,我这个小气鬼的标签,还是给他们带来一些欢乐的。我是爱他们的,希望他们得到快乐和幸福。
我认为我被误解了,我并不认同我是“小气鬼”,我觉得我还是挺大方的,在大部分时候。他们说归他们说,我自己有答案。
退一步讲,就算有时候我也会显得小气,那又怎么样呢,和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又不会断;就算暂时断了,也可以再复合呀;就算复合不了了,我也不会死呀。
经过我这番内心对话,我的心情逐渐就变得平静下来。之前委屈、愤怒、冤枉的情绪都渐渐消散了。可能有人会说,这是我在自我安慰,自我安慰就自我安慰,我自己感到舒服就好。
我非常好奇:各位朋友,你体验到的平静是什么?还有什么你的体验、新的补充?欢迎您加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