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时间?
在时间规划局中,时间就是这个世界的流通货币,衣食住行都需要你支付自己的时间来获取,比如说一杯咖啡30分钟,乘坐公交车需要10分钟,当时间消耗完生命也由此终结,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抢劫...
时间对你意味着什么?假如你也生活在时间规划局的世界中,你将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呢?
时间管理之术
连秦始皇都想长生不老,我们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延展其广度和深度,这就涉及到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究其时间管理的方法演进,已经发展了好几代,其外延和内涵在不断地扩大,从这样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先来看看有什么启发。
第一代事无巨细的备忘录
把要做的任务列成工作任务清单,不强调顺序。有清单在,再也不怕忘记什么了,而且每完成一件就划掉,很有成就感。
然而,当任务越来越多,新增的比完成的要多得多的时候,会有一种怀疑人生的感觉,不由地感叹——工作永远都做不完的。这一代时间管理,只看重眼前,缺乏优先级判断和长远规划。
第二代严苛的日程表
在清单的基础上,定时间期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某项任务。事先计划,新增的进来评估是否排得下,排不下往后挪,总算能确保晚上有回家睡觉的时间。
然后,每来一件任务都要评估时间,插入新的必然会动其它的计划,最后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调整也得花个半天时间,哎,Plan of Plan是不是也得列成个大任务考虑进去。
第三代轻重缓急的四象限
把清单上的任务,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划分一下
- 重要紧急的,刻不容缓,排在日程表前面
- 重要不紧急的,计划着在日程表里日进一卒地做
- 不重要紧急的,委派给更合适的人做
- 不重要不紧急的,敢于说不
如何判断紧急程度?
有ddl(dead line)的,自然会紧急一些。
如何判断重要性?
- 猴子在谁的背上、不要去做群众演员,对于别人是重要的,对你自己而言并不重要
- 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符合个人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才是重要的
- 德鲁克提到,要事优先,从贡献角度,自己来做贡献最大,那就是自己的要事,反之授权给别人会更好
纠结卡点
这样一划分,就很清晰了,但是实操起来,每来一件事情,判断紧急程度,倒还挺快,但是如何判断重要性,就会发现一堆纠结。其症结还是在于个人使命、价值观和长远目标不清晰,就得一一剖析以排除卡点,如,
- A重要,B重要,C也重要,怎么选?到底什么是重要的,站在未来实现的目标角度;我的角色使命是什么,是不是我的权责范围内的?
- 委派给别人来做,我不是太放心,他能不能做好,我是否可以放手,出了问题谁担责?潜意识的价值观选择驱使
- 在这里我是群众演员,但是我还是要硬着头皮上,否则别人怎么看我?对于不重要不紧急的,我居然无法开口说No!潜意识的价值观选择驱使。
- 拖延症患者,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开动。ddl是一种外在动力,如何内在生发动力?
第四代 个人管理
从单纯的时间管理,上升到个人管理层面,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典型的两类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 GTD,从五千英尺高空到跑道,从目标到任务优先级梳理得头头是道,类似于项目管理的敏捷实践,将任务放到backlog,然后以终为始定期计划实施,并PDCA循环的回顾整理。践行GTD,把事情处理完最关键的还是像敏捷每日晨会一样,进行每日计划自我同步和总结,否则信息栏里越堆越多,导致心理鸭梨贼大,不得不再使用断舍离之术。
- 番茄工作法,提高专注力,避免打扰
还有两个很受用的与时间管理相关定律
- 帕累托的二八定律,最重要的事,其实只需要20%的精力。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迟迟拖延,往往认为这个难度很大,会花很多时间,实际上一旦开始着手去做了,发觉很快就做完了。难,只是心里的坎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列出我所看到的可以做的任务,一件件去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又会冒出新的创意和想法,在游泳池边是学不会游泳的,当你跳下水,本能会指导你前行。
-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所以,给自己设置目标,明确多长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达到什么状态。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纠结卡点
但是,这样并不够,还会遇到一些坑
- 明明计划好了,也有1个小时来写这个报告,没有人打扰,但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昨晚没有睡好?受某件事情影响,情绪没有恢复过来?
- 连续加班一个多月了,头都是晕的,怎么也专注不了
- 计划没有变化快,总是受到打扰,刚处理完一件事情以为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设计方案了,结果又来了一个电话。
- 作为管理者,时间就不是自己的。在公司里,用小米计步器度量过,一天大概能走2万步,不开电脑也能忙活一天。
- 没法一次性完成一件任务,在中途要等A的回复,然后再拿到B的输入,还要跟进跟催,太难了
...
后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方法,继续升级,不是管理时间,而是要管理精力,合理运用时机
- 精力管理,每人每天都是24h,时间怎么都不够用,所以真正要管理的是自己精力,月有阴晴圆缺,如何迅速恢复以饱满地状态高效地应对,要像运动员做HIIT运动般,锻炼自己的精力肌肉 参见《精力管理》
- 时机管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提到养生之道,也是告诉我们万事万物有其节奏,那么自己是什么样的生物钟,团队又是什么生物钟,如何匹配同频共振 参见时机管理
实操Tips
可能是职业使然,自己非常追求效率,尝试过不少时间管理工具,如清单、备忘录、outlook、excel、evernote、checklist、ominifocus、随手贴等,和辅助的番茄钟、aTimeLogger、appleWatch的定时器、正念呼吸。在所用工具中,Ominifocus是最符合GTD理论,能够应付复杂的多角色多目标任务的场景。目前,Ominifocus+iWatch中定时器和正念呼吸,还有纸+白板是自己最常用的工具。Ominifoucs作为电子化任务收集整理,纸+白板是一天工作安排,iWatch作为整段时间集中精力的番茄钟和重要会议的提醒,而正念呼吸则是让自己在忙碌中寻求几分钟放松以便恢复精力的。
当工作岗位变化或者角色变化,如换了一份工作、升为了团队领导、当上了父母,除了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目标和优先级,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时间管理工具是否够用和适合,但是切记不要杀鸡用牛刀,任务项相对简单、变化不多时,白纸+笔其实是最佳选择。
如下整理了一些实操的Tips,供参考,
- 当自己很忙碌,但是忙了一天也不知道在忙啥的时候,要停下来想想了,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以战术上勤奋,掩盖了战略上懒惰。
- 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用这个去筛选判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以授权出去的
- 时间都去哪儿啦?
- 《奇特的一生》里主角56年坚持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也提到过。先分析诊断一下,自己的时间到底怎么分配的。
-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到过,
- 诊断自己的时间
- 哪些事情根本不必做,做了也是完全浪费时间,于最终的成果无助
- 哪些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
- 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问问你的下属)
- 诊断组织的时间
- 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 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的浪费 (人月非神化)
- 组织不健全,其表现是会议太多
- 使用番茄钟时,尽量为自己主动创造不被打扰的空间和时间,以便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事项
- 提前到公司,或者下班后晚走1h
- 到会议室或者楼下咖啡馆,让自己消失一段时间
- 匹配团队节奏,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段,完全开放自己,走动式管理
- 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中断切换启动成本较小的事宜,如回复IM(即时消息,如钉钉或微信)
- 采用电话和面对面交流,效率比IM高,不要让自己活在IM中
- 适当使用拖延症,利用ddl,促使自己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方说换季整理衣柜的春捂秋冻,你懂的,^_-
- 做A时,发现需要去做B,而再去做B,发现又缺C,又去看C... 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做“成”。记录下B、C... 问自己,这是否做A必须的,基于贡献评估新出现的B是否是要事,(如果不是)B是否有workaround,以便先完成A,再来计划安排B。
- 学会说No,避免符合过载,工作永远都做不完的
- 不要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事必躬亲,学会授权,利用团队的力量,力拨千斤。如何授权,可以参考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明确自己的时间分配原则,碎片化时间如何利用处理什么样事宜,而整段时间一般再一天中哪些时段,如何利用
- 最好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形成习惯,尤其是对于例行事宜,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养成生物钟,让机体自动去做。你可以形成习惯的例行事宜,而且很重要的,是些什么呢?
套用明茨伯格的话,时间管理,如同走钢丝,永远在管理平衡的过程中,没有完美的时间管理,只有力图的平衡,适合于当下即可。
太忙了没有时间,背后其实有很多,当角色越多、管理层级越高,时间管理的复杂度越高,除了时间管理,还涉及到自我管理、团队管理的方方面面。时间管理只是冰山一角的表象,需要更深入地探索,相应技能提升。